作业:
(1)复习课堂上曾经讲过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2)思考并理解:只知道自己在井底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觉察到对当下状态的不满,它还是不会往外跳。
(3)切记:促使一个人做出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因对环境不满而产生的欲望!
跳的心烦!
今天下午,我右眼皮突然跳了几下。原本平静的心境就起了波澜。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跳财的事我忘了,跳灾的事还是应验过的。
我要骑电动车接大宝 ,老二也要跟着。一路上她起来坐下的不安稳,我生怕她磕着碰着。到地方了,把老二抱下车,钥匙手机没来得及拿呢,她就转身要跑。追回来,她开始玩旁边停着的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脚踏板。她以前也是这样摇着玩的,为防止车倾倒,我一只手按着车子。顺便往学校门口看一眼。这还没看清,就听一声痛苦的嚎叫“妈——妈!”心中一颤,原来老二把左手卡在车链子和大飞轮之间了。刷的处了一头冷汗。赶紧安慰她,别急!别急!妈妈忙你。我小心翼翼的把油腻腻的车链条往下压,争取出一点空间,把孩子手从里面解救出来。孩子受到惊吓了,还在用力哭喊。我边安慰边清理她皮肤上的污渍。还好,没有破皮,只是挤住了无名指有深深的压迹。确定皮肉骨头都没事儿了。再看看孩子的脸,小脸梨花带雨的,可怜兮兮的布满了鼻涕眼泪。清理完毕,和孩子说下次可要长记性,不要把手放在里面了。孩子又经历了一次痛苦,恐惧的体验。
我嘴上埋怨指责孩子不该调皮,乱摸东西,而我心里却是自责、后怕。还有那“右眼跳灾”的应验。猛的想到了今天老师的文章,开始对发生的事重新回放,做自我观察。
由此事自我观察得出:
1. 以前没有观注过自己遇到事情时候的反应方式。爱的表达是以指责的面貌展示出来的。
2. 自己当时也是慌乱的,首先脑子想到的是:可别把小手卡坏了,回去老公准得埋怨自己看孩子不用心。反省自己既然担心、害怕、爱孩子,可以正向表达。我有担心被别人指责,所以自己就先去指责了他人,来平衡自己内心的担忧。
3.我也是容易被自己暗示的。
4.自己习惯用的归因方式非黑即白。
认知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知)、知道自己知道(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
从今天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和不舒服,那就从今天开始去改变吧!
觉察带来的改变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觉察回到当下带来的改变。回到本身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不为未来担忧或者为过去懊悔,回到当下接受本身会从焦虑或懊悔等情绪当中跳出来,进入到当下的觉知中,而这个觉知具有安定的力量。
觉察带来的第二种改变就是主动的选择了,因为觉察到自己是如何和环境和人接触的,如何做出选择的,其它的可能性是什么,那么也就有了选择新的选择的可能性。
所以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当你还不知道自己有何种情绪以及情绪对你的意义的时候,你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觉察力就像是一盏灯,照亮内心深处,也照见前方的路。
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但不要批斗和打倒自己。我将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头脑。
“眼皮”在医学中叫“眼睑”。人们的眼睑内有一片很薄的肌肉,叫做“轮匝肌”,它围着眼睛成轮形生长,它的收缩引起眼睑收缩。如果在轮匝肌纤维的某个部分,由于某种原因促使它突然产生反复收缩,就会出现“眼皮跳”现象,医学上称为“眼睑震颤”。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眼皮跳”实际上是人体某种疾病的先兆. 。
眼皮跳实际上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报警器。绝大多数单纯眼皮跳的人来说,多见的原因是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等。此外,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眼内异物、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等也可导致眼皮跳。
绝大多数因眼肌疲劳、精神紧张等导致的眼皮跳动,只要通过放松压力、适当休息就能得到恢复。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