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刷牙洗脸的时候,突然想清楚了几个问题,真有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
在当时当境,我的感知被情绪蒙蔽了,让我只看得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一部分,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信息。那些隐隐感知到的不安和困惑,都被自己过滤掉了。
而今天早上,我也没有刻意去想那些问题,只是突然的,那些当时的觉知就串联起来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哪怕只是语气轻微的变化,我都感知到了对方迟疑的缘由。
以前我很喜欢一首的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一直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地尝试,想要找到那一双可以依赖的慧眼。
越是往外找越是找不到,所有的答案都在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我自己。
所谓的慧眼一直就在我的内心,只是被各种各样的木马程序所遮盖。
那些木马程序就是由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思维定势,会让人陷入狭窄的视野,如困兽般徒劳挣扎,挣不脱自己的心魔。
最大的木马就是“亲密关系”和“金钱”,都源自内心深深的匮乏感。我不配,我是不被爱的,我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
于是在“亲密关系”中,我总是走在两个极端:要么处在竞争状态,一定要争第一,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得到所有的关注和认可;要么就颓然放弃,压抑自己的需求和自尊,取悦和讨好他人。
在这样的狭隘思维里焦虑紧绷,我从未尝试过不去竞争也不委屈自己,就只是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地做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实相,经受自己该承受的,收获自己该得到的。
在我的心里,没有了更好的自己,这样一个时时比对的标准,我完全接纳了当下的自己。
这个心念转变其实用在和他人的相处中也是同样。
当我和孩子相处时,我不在心中预设一个完美的小孩,那么当下的小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只是纯然的实相,如果有危险,那么就只是去制止危险,告知她危险的缘由,帮助她去理解和危险以及管理自己的行为。
没有预设,没有比较的标准,那么当下就只是体验和解决实相问题。就不会有情绪的干扰:她怎么总是让人担心?她怎么总是要惹出麻烦?她怎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孩?
如果我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和小孩子相处,我们之间就不会有和谐的连结,她会感受到我的烦躁和对她的指责,会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那她或许会采取更激烈的行为来试探我的底线,也许会在失去大人关爱的恐惧下妥协,压抑自己探索世界的欲望,做一个乖顺的小孩。很明显,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自从抛开了“完美小孩”的标准,在和女儿的相处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生命纯粹的美好和创造力,她总是会给我很多出乎意料的惊喜,远远比那些教科书式的完美精彩的多。
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