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定义
在古德莱德看来,人们在谈论课程时,往往谈的是不同意义上的课程。
他认为,存在着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
02课程类型
(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或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来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5)从课程任务来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对学生的影响方式来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03制约课程的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04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中心、目的。理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这也是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05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创始人)
主要观点: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
(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巴格莱。
主要观点: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赫钦斯。
主要观点: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