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教三世因果【业与业力】

作者: cb806eaa600b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2:23 被阅读1次

作者佛恩居士

第五章  佛法概要

一、三世因果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即种因必结果。“因果”又称为“业因果报”,“业”即行为。

如果想揭示众生千差万别的生存境界,研究推动生命进程的直接动力,必须先了解众生的行为——业。

业,有时候看起来很细微,但却是众生生存境界的决定因素。

我们此生的习惯和遭遇,皆是过去业因的果报显现。在承受果报的同时,又种下新的业。生命就是这种生灭流转、循环不息的业因与果报的相续。

(一)业与业力

“业”的意思是“造作”,即我们的一切身心活动,包括每做一件事(身业),每说一句话(口业),每动一个念头(意业)。

就行为的主体而论,业可分为两种:

个业:个人的业。

共业:众生共同造作的业,如家庭的业、国家的业、人类的业等。

众生如果有类似的业,他们四周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景象,我们可称之为“业的景象”。

譬如,人类有基本的共业,所以都生而为人;而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个家庭,这说明他们有更为相近的共业。

不过,即使生长在同一个家庭,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习性、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独特的个人世界里,这就是如上所说的个业。

众生所认知的,是自己的业的景象,我们只能觉察自己的宇宙,而一只昆虫也许会把一块石头看成一座高山。

就行为的性质而论,业可分为四种:

善业:利益自他,导致善果的行为。

恶业:为害自他,导致恶果的行为。

无记业:非善非恶的行为。

解脱业:超越善恶系缚,导致生死解脱的行为。

我们来此世间一遭,最终能带去的,并不是令我们亟亟奔走的身外之物,而是一张业的成绩单。

所谓: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任何业因都有牵引未来果报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苦果的力量,这就是业力。

通常情况下,业的果报并不一定马上呈现。这使得人们觉察不到业力的存在,行善或致中悔,为恶无所顾忌。长期的熏习、强化,使得恶业越来越强大。

经言: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须弥:须弥山,小世界中心的妙高山)其实,即使再小的业力,都会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使我们沉沦生死。

就像潜藏在地下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祖师偈(jì,颂,复述法义的韵文)言: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涂。

(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意思是说,我们不经意间所造的业,它的力量足以牵引我们继续轮回,而且通常滞留在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痛苦的境界——三途。

众生就这样受制于自己的业力而轮回不息,直到再没有任何业力种子为止。

一位大富长者娶了四位太太。大太太年老色衰,长者对她感情冷淡。最让长者欢心的是年轻娇美的四太太,长者对她体贴入微,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无奈的是,巨大的财富并不能让长者逃脱死神和病魔的手掌,他终于一病不起。

临命终时,长者将四位太太叫到身边,问道:

“我已经不行了,黄泉路上会很寂寞。你们谁愿与我结伴而行?”

四太太回答:“我还年轻,美好的人生正等着我去享受呢。”

三太太回答:“我也还年轻,我可以改嫁。”

二太太回答:“我只能略尽情谊,送你到坟地,因为家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未成年的儿女还需要照顾。”

大太太回答:“虽然你平日薄情寡义,我仍愿与你携手同行。”遂与长者相拥而逝。

世尊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四个“太太”:

四太太:青春。我们拼了命也要留住青春,可它却像小鸟一样溜掉,永不回头。

三太太:财物。身外的一切财物终会“改嫁”他人,若要紧抓不放,必定徒劳无功。

二太太:亲友。当有一天我们跟这个世界说再见时,亲友也只能送我们到墓地,掉几滴伤感的眼泪,然后又要投身社会,为生活而忙碌。

大太太: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切的善恶种子将如实地投入来生。

佛恩居士

走进佛教三世因果【业与业力】 走进佛教三世因果【业与业力】

相关文章

  • 走进佛教三世因果【业与业力】

    作者佛恩居士 第五章 佛法概要 一、三世因果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即种因必结果。“因果”又称为“业...

  • 佛法的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的基础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因果是佛法的根本。因果其实就是业力,业力轮回思想是佛教的基础课。作为一个佛弟子首...

  • 三世缘

    心想异故造业异, 业力牵引因果律, 缘聚之时因结果, 三世因果三世缘。 ——诚诚

  • 普渡师父开示(二十一)

    佛教:一句话说明几个易混的概念——业,孽,业债,业报,果报 01 大家都知道佛教最重要的核心教义就是“三世因果”,...

  • 2021-12-10

    2021.12.10 五种思维:因果,业力,缘起、空性、如来 因果:因果规律 业力:善业恶业在起作用!以前种的种子...

  • 2021-02-19

    因果变动,业力变动

  • 佛教术语种种

    我们先讲业力因果,我讲了,业缘是有因果报应关系的。 “业”分三业,由此产生戒律。“业”分善业和恶业,通常讲的“十善...

  • 因果业力

    相缠相续

  • 占星角度分析“业力”(Karma)

    文|青衣 什么是业力? 业力指的就是宇宙法则里的因果律,业力可以被视为一种维持与达成宇宙正义及平衡性的方式。“意志...

  • 佛家对算命的看法及算命意义

    佛教主张人虽有先天累世所积的业力(即所谓命运),然透过后天的努力修行,业力是可以消解的。业力有「不定」业力及「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佛教三世因果【业与业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d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