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帐号不存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正热映的电影《爸,我一定行的》。
image image一个月前,官方发布预告片以及公众号文章《潮汕方言电影登陆全国,这次要带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电影院》出来后,成功的刷爆了潮汕人的朋友圈。据悉,阅读量达到了四百万。
但是这电影,从开始宣传就一直存在争议。
首先是题材,潮汕剧情潮汕方言外加潮汕演员。
我喜欢与人分享,我也尝试“小心翼翼”的向周边非潮汕的朋友说这个电影即将上映的事,结果得到的回复是
“你们家乡自己的电影,到时我们都看不懂,坐在一边岂不是一脸懵逼?”
其次是电影名称。
“爸,我一定行的 ,名字真的很土!”
“说好的潮汕电影,名字干嘛不直接用『爸,我硬虎有变』、『爸,我硬虎哙直』这种潮汕话直译过来的名称?”
所以,在外人看来,此番场景就像一大群潮汕人在自娱自乐,根本无法理解。
还有一群看客,站在官方的角度来看,在电影还没上映就开始抹黑,以及上映后低分谩骂潮汕电影,就是一群吃饱没事做的小黑粉。
但对于喜欢且憧憬这电影的潮汕人来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
image
很少会有这么一部带地域特色的电影,有这么大的争议,真是全潮汕想无。
说回电影,撇开故事创作的一切潮汕背景,我相信不同的人看了之后感悟肯定也是不同的。《爸,我一定行的》这部电影,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灯红酒绿的场景,他只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朴素风格的潮汕,一段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父子关系。
image
印象中的喜剧电影总是直接给人带来纯粹的美好娱乐观感,而这电影平淡的剧情开头甚至让我觉得不像在看电影,不自觉的置身其中,仿佛我就是那主角,荧幕里放映的就是我那几百公里外的家乡。
预告片放出后,有人质疑电影纯属贩卖情怀,单看剧情简介就可以看出电影并无多大内涵。但实际上剧情远比电影简介所表达的厚重多了。
电影的初衷是真实坦诚,讲述父子关系感情上的羁绊。 父亲望子成龙,孩子不听叛逆,两代人的情感就一直在这样的磨合着。
父亲恳求校长别劝退孩子让他继续读书,给儿子介绍各种临时工,甚至翻遍那小小的手写电话本,忍气吞声的也只为帮儿子找份工作···
image
image
这样的父亲形象,天然伟大,给观影的各位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
很多人以为,潮汕剧情潮汕方言外加潮汕演员,里面的一些点可能会很难理解,实际上完全不会。除去电影里面部分地道的潮汕方言,父亲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伟大形象,演绎的这样淳朴的感情故事,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置身其中。
但话说回来,看客们的内心总是挑剔的,此类剧情放在当今时代是被定义为老套平淡博情怀的,而导演给这出戏加了一个特定的背景--潮汕风情。
image
导演描绘了这个一个不加修饰的真实的潮汕生活场景,从场景的布局,我们熟悉的“下山虎”“老爷宫”“新婚吃桌”,以及美食文化,“肠粉”“鲎粿”,以及那群七嘴八舌的“厝边头尾”等等。
注:
下山虎:潮汕的古建筑。
老爷宫:潮汕的庙宇。
吃桌:潮汕的宴会请客俗称。
厝边头尾:潮汕话左邻右舍的意思。
而更戳中人心的是,父子之间一句句命令式的教导,语重心长的对话,以及那大声嚷嚷的吵架。
imageimage
电影内容纯属虚构,但其包含的人文情感跟乡土风情是活跃于现实的。
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还有好多人不了解潮汕,有好多人误解潮汕,甚至对于部分从小在外成长的新一代年轻潮汕人自己,对潮汕本土的见知,知之甚少。
image
从电影的人文角度来看,对潮汕人本身来说,是乡愁的寄托以及对风情的展示,原来荧屏上的潮汕是这样的带感亲切。
对非潮汕的朋友来说,一部电影或许不能让你们了解潮汕多少,但至少可以向大家展示这样的一个真实情感的带上潮汕背景的故事,突然觉得朋友那一句“你们家乡的电影”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image潮汕人民的本色出演,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加以潮汕本土风情的渲染,这样一部电影是对人文的写实,也是对这么多年来潮汕历史文化的展现。
所以预告片一出就引起那么多潮汕人的转发刷屏,以至于我都怕大家有一种错觉“是不是你们潮汕的电影推文,不转不是潮汕人? ”
好的电影,需要分享。更要感谢导演以及各位主演,你们真厉害。
image摄于2017年中秋,傍晚偶然见到如此景色,传统的潮汕民居与背后的高楼大厦共同定格在同屏之中。
图片 / 来源网络
作者 / 叶落无声
欢迎关注公众号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