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情境选择
每个人每时每刻通过视听嗅味触各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可是我们真正在大脑中加工的信息却非常有限。 因为在所接触的海量信息中,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对信息进行了层层筛选,仅让部分信息进入到意识中,而剩下的大量信息就丢失掉了。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面貌的认识其实非常少,大部分对环境的感觉,都在第一个阶段被过滤掉了。能够被关注到的信息,往往是对个体有意义的信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人们很容易在嘈杂的环境里听到他人呼唤自己的名字。 不仅如此,在模糊的情境下,我们还容易对此发生建构,例如和自己姓名接近的发音也容易被听成「好像有人叫我」。 意义的建构,来源于最初的经历。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不会对自己的姓名那么敏感,刚上小学的孩子没有大人们认为的良好学习习惯,每个人的初恋都让自己刻骨铭心,这些都反映着这样的道理。 情境选择也可以是主动的选择。例如,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对演讲很焦虑之后,选择了一份从不需要演讲的文案工作,从而避免了需要演讲的场合。这种主动的选择,也属于情境选择。
第二个阶段情境修正
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正在开车,前方的路是令自己不开心的记忆,可是这是一条高速环线,我们无法180度直接掉头,只得在前方驶入辅路,以备下一个路口转弯。驶入辅路这个动作就类似于情境修正,我们没办法回避那个方向,但在情境中稍稍把焦点转换。 例如在谈话中,我们转移话题,从而不再谈起刚刚那个引起焦虑或悲伤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注意力分配
这个过程中人们把注意焦点进行转换和分配。 可是遗憾的事,令人不悦的事情往往更容易吸引住人们的注意力,而愉快的事情总会转瞬即逝。这种现象叫“负面信息效应”,即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具有影响力。 所以在我们的记忆中总会记得和他人争吵的时刻,发生矛盾的情境与令人不悦的故事。
第四个阶段认知改变或认知重评
这就是的简洁模型中,提出的前摄调节,当外界的情境刺激已经被选择和注意之后,情绪产生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我们大脑对外部事件的认知。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半杯水: 只有半杯水or还有半杯水? 你怎么理解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了接下来你会产生的情绪感受。
第五个阶段情绪反应的调整
的简洁模型中,提出的反应调节。当情绪感受出现之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感受。 最典型的一种反应,就是Gross所谓的「表达抑制」。换句话说,人们常常要掩饰和隐藏自己的负面感受,不让别人看到,这就是表达抑制。 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调节策略。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表达抑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人面对消极情绪,采取的措施都不一样。例如,有些人感觉难受时,会找闺蜜倾诉、吐苦水,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悲伤;有些人会让自己投入的无尽的工作中,用行动来麻木自己;还有些人会服用安眠药,改变生理反应,让自己一觉睡去,以驱散悲伤带来的疲惫感。 如果没有有意识的注意情绪调节策略,人们下(无)意识的调节方式,往往是表达抑制。 这背后有社会评价、社会认知、性别认同、依恋关系等复杂的原因。但总之,如果不是有意训练,人们可能很难学会主动且恰当地表达情绪。 久而久之,被抑制的情绪,会以更复杂、更深远的身心健康问题体现出来。
阳兰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