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尔斯说:研究者要想为读者呈现一个确实可信的研究报告,就必须要向外界清楚阐述自己的研究倾向以及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外观,也就是研究方法。迈尔斯在这里所说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设计,按照克罗蒂观点,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至少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认识论(哲学基础)、理论视角、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因而,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方法论,还必须要和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用“范式”来探讨这类问题更合适。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产生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研究范式也异常繁多。
不同研究范式,其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各不相同。本文所探讨的扎根理论,如果从价值取向与研究目的上来说,属于实证研究范式;从理论视角上来说,属于解释主义范式;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属于质性研究②;从研究形态上来说,属于经验研究范式;而从认识论(哲学基础)上来说,它又属于建构主义范畴。这也使它成为近年来在社会学领域内使用最为广泛,却又是误解最深的研究方法论之一。
|(一)定义 |
扎根理论由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被公认为是定性研究中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在Strauss看来,社会科学研究要深入真实世界,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在问题解决中获取知识,反对通过抽象的逻辑推理建构理论,提倡建构与日常生活经验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层理论,而不是空洞的宏大理论或仅仅局限于经验研究。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扎根理论有两大重要原则:“自然涌现”和“持续的比较分析”,即在研究初始,研究者通常只有比较模糊的研究问题或研究领域,而没有理论支撑,概念范畴是在资料分析中自然涌现,由此构建理论模型。与此同时,研究必须保持理论与资料的紧密关联。编码过程是同步进行并不断反复的。通过“持续的比较分析”,找出概念范畴之间的联系,直至发展出理论。扎根理论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模型建构和建立新理论的方法。
|(二)优点 |
该理论不需要先验性的结论和假设,它在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方式上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手段,但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采用量化分析手段既能吸收定性与定量方法的优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两者的缺点。
|(三)基本研究逻辑 |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基本研究逻辑是深入情景收集数据,经过不断的比较,对数据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与分析,从中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研究者从原始资料入手,进行系统性编码分析,整合出能够反映事件或现象的概念、范畴和范畴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到最终的理论模型。
|(四)操作步骤 |
扎根理论的分析包含资料收集、编码和检验等过程,其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关联(主轴)编码和理论抽样这三个步骤。
1.开放性编码
开放式编码给予任何可以编码的句子概念化标签,形成自由节点。要求研究者以开放的心态,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打散、分解,赋予概念,并将新的概念以新的方式重新进行组合,将原始资料与新概念不断进行比较并形成范畴。
2.主轴性编码
主轴编码分类、组织数据,将自由节点归纳为树节点。要求研究者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或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示其内在相关性,形成主范畴。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厘清核心树节点及节点间的关系。通过在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找到统领其他类别的“核心类属”,构建出概念框架,将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概括在这一概念框架之内,并用收集来的资料验证这些关系。
|(五)适用 |
适用于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以及期望通过更高层次的整合和概括来超越先前有关某一领域的描述和理论的研究。
来源:社科学术圈,菁菁堂 新传论文导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书籍:《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Strauss、Corb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