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儿童绘本越来越热,身边的爸爸妈妈们买起绘本都是一套套一箱箱的,现在谈育儿不说绘本,有种你家只给孩子喂饭不喂思想的感觉。
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的育儿大佬,变着法强调绘本的功能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比如:
“OMG,朋友,看看这本绘本,上能开发孩子智力,下能助孩子手眼协调,简直是百年一遇的带娃好帮手,有了它,让你在带娃的路上无烦恼,有了它,下班之后你会爱回家。总之就一句——买它!!!”
绘本有这么神奇吗?它对孩子教育意义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
在格格六七个月大的时候,我就陆陆续续给她买绘本、读绘本甚至演绘本。
到了她学说话的那个阶段,同龄人已经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她只会简单的说:“爸爸、妈妈、谢谢、抱抱。”她发育的似乎有点慢。
我和媳妇表面上表现的很稳,实际上内心慌的一批。私底下各种问医生查资料,当然还有雷打不动的教她说话,读绘本。
有一次和她做游戏的时候,她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欢玩具钢琴给摔坏了,心疼的哇哇大哭。
但区区一个小玩具怎么能难倒为父呢?
当我把修好的玩具拿到六格格面前的时候,我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说一句谢谢或是给我一个亲亲。
但没想到她说了《我爸爸》中一句话——“我爸爸像猩猩一样强壮”。
我尽量把头仰成四十五度角,这样感动的泪水才不会掉下来。
▼
真正引起我对绘本兴趣的是《肚子里的火车站》这本书,那时候格格总是心系零食拒绝吃饭,本着对症下药的初衷,我买了它。
格格特别喜欢这本书,每天都要读好几遍,读的我都精神失常了。
可是吃饭的时候,还是各种问题,虽然绘本的作用没发挥到我的期待值,但孩子喜欢,也值了。
直到有一次,我接格格回家,快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旁边几个小朋友拿着冰淇淋吃的津津有味,格格经过的时候,眼巴巴地望着。
不用问,我用脚指头都能猜的到她有多想吃。
那一刻,我连怎么拒绝她都想好了。
果然,下一秒格格转过头来看我,还没等我开口,她先说话了——爸爸,晚上不能吃冰淇淋,肚子里的小精灵会被冻死的。
说完她就牵着我继续走,走了一段之后,我才猛地想起,这是《肚子里的火车站》中的故事,故事说,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有住着一群小精灵,小精灵们不喜欢太冷的食物。
▼
要说起让我爱上绘本的,还不得不说一个小故事。
起因是格格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大房子?”“为什么我同学们家的汽车那么大,我们家的那么小?”
我试着告诉她:“爸爸妈妈还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大房子大车子,而且真正的富有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你现在所拥有的,比如爸爸妈妈的爱,这才是真的富有。”
看着她似懂非懂的表情,我有一点慌。
一次偶然,我在书店看到了《市场街的最后一站》,看了一遍,就买了。
但书里蕴含的道理又太过于深奥,格格不太喜欢。读了几遍就把它打入冷宫。
格格再也没有多问房子的事,这事也一直在我心里压着。
一次我牵着格格走过一条街道,街道一旁是卖各种东西的小摊贩,走着走着她停在了一家卖煎饼的摊子前,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旁边还有一个小男孩,浑身脏兮兮的,趴在凳子上写作业。
格格盯着他们的看了好久,然后抬头问我:“爸爸,我想买他们的东西。”
买过东西后,六格格突然对我说:“爸爸,我觉得我很幸福!”
我想再也不需要我多说,她已经读懂了那本书中含义——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但我们要在已拥有的中发现美好。
▼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之前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对格格太过于严格了?是不是剥夺了她成长中该有的快乐,比如别的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我要求她看书。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回忆起六格格小时候发生的种种,看着绘本带给她的改变,我才开始肯定自己。
绘本的意义是什么?我还是给不了你一个明确的答案。绘本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它不一定会改变什么。
但它或许会在孩子的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选择中,轻轻推一下那个曾经读过它的孩子,让他们更加可能走向美好的一面。
这就是绘本与你有关的地方。
如果还有人问“读绘本到底有什么用?”我会告诉他,“不管有没有用,读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