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信手涂鸦的蝴蝶
自卑二字,首先会透过眼神无可奈何地昭示出来。
比起同龄人,眼神永远失焦,没有一点少年人应有的光彩,所以从不敢真正与任何人对视。一眼望去极尽呆滞木讷。永远蛰居在角落里,是一个瑟缩的姿态。
安静。寡言。人群中最沉默的一个。曾失语过一阵子,等鼓起勇气重新跟人交流时声音变得小心翼翼细如蚊蚋,比起语言更擅长文字表达,所以我想,文字才是我的母语。然而字也一度小得可怜,和人一样没有棱角。
敏感。过于在乎外界的反应,常常被别人的轻嗤一笑或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击溃。痛恨自己的脆弱可也没奈何,这样致命的打击会由于自己的过度解读不得不每天演绎无数次。噩梦般的循环。
温吞。无主见。没有坚定的立场,不敢轻易褒贬事物,也不敢随意流露喜恶,因为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也害怕引起他人的不快,永远的低姿态。所以一直给人以好脾气的印象——这大概是客观评价中我的最大优点。其实,是缺陷。
人际交往屡屡受挫。从小被认为性格孤僻,其实是忘了怎么主动,偶尔有人靠近还会不知所措。童年时期缺少朋友,大多数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读大量的书,不敢理人,宁愿选择对一棵树或是一株草说话。时至今日依然有些恐惧人群,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在真空里。
到后来终于摆脱被孤立的阴影,面对友善的集体居然会受宠若惊。依然学不会主动,选择朋友从没有标准,但往往这样怯懦讨好型的自己只能是水面上的一滴油,无法真正融入任何团体。
羡慕身边每一个同龄人,只是羡慕,连嫉妒的权力也无。哪怕是少年时代应有的任性,于我竟也成了稀缺的品质。
仿佛已习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下去,这个时候竟会有一丝难过。从前只是嫌弃这样的自己,现在开始奢望能够有所改变。
以上,我想归根究底是因为不能悦纳自己。过分自贬,无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将自己与外界固执地隔离,活成一个卑劣的模样。积极的一切被自动过滤了,长久以来,一直躲在暗处,自怨自艾。
这便是我的过去,其实也过去没多久。看似平静得无波无澜,于我却是椎心泣血之悲。当我将这些告诉信任的长辈时,他很惊讶——一向显得乖巧温顺的我,原来也会有隐忍与不甘。是的,平庸的标签贴的太久,连我自己也以为永远都只能将就。
差一点,我失去了追求更好的能力。
尽管外表温驯,但我一直有着不容置疑的自尊。
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首先得学会尊重自己。极端的自负与自卑都不可取。我不完美,可我和你们都一样。我可以去爱亦或被爱。我得站直了,才能正视自己。
“人总要携带着某些暗淡的品质,也包括我们自己 。”
现在想来,即便是那个温吞怯懦自视甚卑的自己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还是充满善意的。
有一段时间我把这种病态的自卑归咎于父母的漠然和老师的不关注,我痛恨过因为成绩和性格因素对我冷嘲热讽的老师,也诅咒过孤立我的同龄人,不过表面上我逆来顺受,这些情绪只会在暗地里一再反刍。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老师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孤立我的人,当时也是小孩子。于是,背负了这些“难堪”的经历如此之久,终于可以卸下。
曾经的自己狭隘、偏执又乖戾,可我还是必须接受。
为了真正适应集体,我极尽努力,比如在人群面前演讲,参加辩论,很多从前不敢想象的场景,试着一一去面对。
我要尝试的还有很多:学会质疑,懂得拒绝,勇敢直抒己见。诸如此类,只要开始去做了,倒也不算很难。
从角落里滚出来之后,我开始回忆过去那个步履维艰的自己,总不禁想——我真的走出来了吗?
记得当时也有不合群的同龄人,极聪明,和周遭格格不入,这一类天赋异禀的人,我试着向他们描述过我的感受,对方当然不能理解。同样是一个人,他们可以适应我无法忍受的孤独。毕竟,我缺乏他们拥有的资本。我不懂得也不愿意享受这样的孤独,所以至今仍对来之不易的友谊战战兢兢。
此外,还是习惯缄默,依然缺乏鲜明的个性,害怕交际,远离人群之后才能获得安全感。
但总算不似从前那般因为害怕出错而每行一步都如履薄冰。
如果这是病,也该自愈了。何况让我好转的还有其他人——
从小到大得到的鼓励和夸奖不多,唯有一句“我需要你”,算不得赞美,却真正戳中内心,那竟是我头一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原来,我也可以是“被需要的”,由衷地感谢。
我想这一切是真的在好转,尽管从前的阴影还在,有时面对普世的幸福感还会如踩在棉花上般绵软无力,所谓“坦途无悦”,仍需一遍遍提醒自己,我是否不配拥有这些。但我愿意相信,即便是这样的我,也有值得追求优秀的权力。
想来不可思议,现在的我唯一可证明自己的竟是学习,从前沉沦颓废,而今却有了孤注一掷的动力。我还是囿于他们的评价,总是想要做到最好。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得到认可。
网友评论
恰好呢,看到你的文,给你暖暖评论区哟
嗯,现在11点过了,再给你道个晚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