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开着没人看,播的是小沈阳的小品,他在唱《同桌的你》。
这让我想起一个少年,我们初中最后一年是同桌。
记得那时候年年分班,连排座位都按成绩好坏。我分到三2班,坐在第四排,中等班的中等生,就是毕业后老师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那一类。
这方面我有经验,老师一般记得的都是成绩拔尖和最调皮捣蛋的那几个。
也许是天资不够聪颖?也许是学习没有用心?说不上来。感觉中学那会儿很懵,没有学到什么知识。
中学是寄宿制的,每天都有晚自习。别人晚自习有没有学习我不知道,反正我都是在看小说和写摘抄。抄本也会抄一些流行歌曲,同桌字写得好,他也很乐意帮我抄歌词。
说是我的摘抄本,倒不如说是我们共同的,因为有的连本都是他送我的。
一次,后排的丽让同桌帮忙抄录一首诗歌,他拒绝了。之后,我和他好上了的谣言在同学之间传开了。不是他告诉我都不知道。听听也沒当回事。那时候,真正和我好上的是《那里的黎明静悄悄》。
我和同桌都是话不多沉浸在自我世界的那种人。我浑天暗地读小说,他则练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虽然同桌,好像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共同写下了厚厚的一摞子摘抄本。
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有某种喜欢的小情愫曾经在彼此的心里萌芽过?
少年时代随着毕业就结束了。整个青春,以及后来的许多年呼啸而过,时光快得令人来不及反应似的。
再见到当年的同桌,已是三十年后。春节在家乡小镇上的烧烤店里不期而遇,我竟然没有认出他来。
正月初六,我被几个学生叫去小聚,临桌的一帮喝着酒闹哄哄的中年人竟然是我的初中同学。因为和萍的姨妈是我的舅妈,虽然有些年没见,倒是一下子认出了彼此。
说着回忆着,几个男同学借着闹酒又是美女的叫着又是要加微信,唯独身边的一个男人一直微笑着静静地不说话。
好像是等大家闹够了,他才站起来举杯,同桌,来,干一杯。我说不会喝酒。我说谎了。
他递给我一杯温热的茶水。碰杯的一刹那,突然我清晰地回忆起那张少年的脸庞。
嗯,是,初三,同桌。我一个字两个字往外蹦,他含笑注视我。
哦!哦!同桌,几个人在边上起哄。
然后,又像上学时那样,我俩静静地不说话,为他们上酒添茶,看着他们闹。
没有等他们散场,我借口和学生们先走。他起身送我。他说知道我上了师范,在小学教书。知道我如今在西安,孩子上了大学。然后,我们道别,没有留电话也没有互加微信。
电视没人看就关了吧?
我看呢!爱人在阳台上的摇椅里应声,却丝毫没有来客厅的意思。
小沈阳自己演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