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地理背景-农商业-认知-行动
“在思想的时候,人么你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1. 中国是大陆国家,国土就是世界。
2. 汉语中“天下”“四海之内”都可以译成“世界”,是海洋国家的人不能理解的。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1. 中华民族以农业为生,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2. “士农工商”:“士”通常是地主,“农”是实际耕种土地的农民,这是两种光荣的职业。“耕读传家”
3. 地主对宇宙的反应,对生活的看法,在本质上就是“农”的反应和看法。
♦️“上农”
1. 含义:《吕氏春秋》的一篇“上农”文章里对比了农和商的生活方式,得出农比商高尚的结论。
2. “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其经济背景的限制;他对农业的评价则又表明他本人受到他自己时代经济背景的限制。”
3. 道和儒是农这一共同轴杆上的两极。
♦️“反者道之动”——中庸之道
1. 两家都支持的理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黑格尔)
2. “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
3. 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道都赞成。
4. “毋太过”: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二者都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自然的理想化——道
1. 道家和儒家不同,是它们表现小农生活的方面不同。
2. 农时跟自然打交道,所以赞美和热爱自然,道家将其发挥到极致。
3. 道家主张:圣人的精神修养,最高的成就在于将他自己跟整个自然即宇宙同一起来
♦️家族制度——儒
1. 原因:农和士靠土地为生,土地不能移动。
2. 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家族制度(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3. 公元前最早的一部汉语词典《尔雅》中表示家族关系的名词有一百多个,大多数外文没有相当的词。
4. 祖先崇拜:家族中第一个将全家定居此地的人。
5. 经济条件打下基础,儒家学说说明了它的伦理意义。
♦️入世和出世
1.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名教”,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而发的东西“自然”。
2. 类比:西方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的诗。
3. 彼此对立,也相互补充,是一种力的平衡。
4. 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1. 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赞美启发艺术大师。
2. 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大多以自然为主题。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1. “农”的眼界限制
2. Northrop 两种类型的概念:直觉(领悟)和假设(演绎)
3. 中国哲学从直觉的价值出发,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中的概念,所以哲学语言文约义丰。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反证地理背景的影响
1. 希腊人:海洋国家-商业-抽象数字-假设-数字和推理-知识论-语言清晰
2. 希腊人:商人-城里人-城市共同利益-城邦-非独裁
3. 中国人:农-赞美顺乎自然-不想变化-阻挠发明
4. 希腊人:商-接触不同-惯于变化-货物工艺更新以应对变化
5. 套用孔子的话:海洋国家的人是知者,大陆国家的人是仁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1. 相对。应时。
2. “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属于该民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但必定也有一部分属于“人生一般”。”
3. 每个哲学各有不变的东西,一切哲学都有些共同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