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語錄集哲思简友广场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作者: 北冥道天 | 来源:发表于2019-12-05 15:28 被阅读0次

摘录于其他好文章

看到问题我们的本能就是去寻找答案,但事实却是,这些问题其实就能够教会我们许多东西。尤其是一些反问性质的问题,那些看上去似乎没有答案的问题,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又是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为什么?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改变我们整个人生的方向,它可以平复我们不安的思绪,也可以治愈我们愤怒的心情。虽然身处不同的境地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我认为有这样十二个问题值得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反复去思考、去揣摩,甚至每一天都值得我们扪心自问许多遍。

这些问题是我经历长时间的收集和整理得来,其中有一些来自于明智的哲学家,也有一些来自于敏锐的思想家或者是伟大的领导者。我并不是说我知道这其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是我敢保证这些问题一定对你有价值。思考这些问题,让它们在你的身上发挥作用,让它们改变你。

你平时交往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告诉我,你平时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所交往的人以及我们所做什么样的事对于我们可以变成怎样的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你所做的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周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而你周围所交往的人又影响着你所做的事。

想一下你的朋友和同事:他们是在激励你、认可你还是在拖你后腿、拉你下水?对于小孩子的世界,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同那些没有什么远大志向的人一起玩的孩子他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但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却忽视了自己身上同样的现象:如果你交往的朋友可以容忍糟糕的工作或者是不愉快的生活方式,那有很大的可能你会发现自己也在做着类似的选择,过着相似的生活。同样的道理,你读什么样的书、看什么样的剧、想什么样的内容也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生活其实就是你所处环境的折射,Ben Hardy称这种现象为“临近效应”。因此,对于周围环境的选择,一定要明智。

这是我能掌控的吗?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古罗马著名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曾说,哲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好哪些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哪些又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区分好哪些取决于我们自身,而哪些又不是取决于我们。我们往往会在后者身上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同时又会因为没有搞清楚前者属于我们所能掌控的范围而放任许多机会白白溜走。我们的行动、思想和感情都属于我们所能掌控的范围。他人、天气、外部事件则在这个范围之外,但我们对他人、天气以及外部事件的反应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做好这种区分可以让你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重要的地方,从而让你更加快乐、更加坚强,并且取得更大的成功。

你理想的一天是什么样?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理想中的一天是什么样子,那你又如何去制定相关的决策或计划,以确保自己朝着那个理想的目标稳步前进呢?与此同时,回顾过往生活中那些令你感到愉悦、令你满意的日子也同样重要。

你那天做了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那天的体验?

确保你的工作、个人生活,甚至是你选择居住的处所和环境都是尽量靠近这两者,而不是远离。如果你不喜欢办公室环境,那就不要选择这样的工作,我现在就处于远程运营公司的状态。如果你享受个人成就所能带来的声誉和影响,而不是物质上的成功,那你要确保自己选择的事业方向可以让你实现这一目标。如果你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那你要确保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你享受安静,而不是强迫你去成为别人。如果你喜欢专注性、协作性的工作,那你要做出相符的选择。如果你想长时间住在同一个地方,那你可以选择买房。如果你不想,那拜托,你真的不必强求自己买房。

“做大人物还是做实事?”

约翰•博伊德(John Boyd)是上世纪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之一,他经常会问手下那些年轻有为的部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想做大人物还是做实事?这两条路,你会选哪条?你要想好自己走哪条路,如果你想成为大人物,那你可能不得不背弃自己的朋友,你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个俱乐部的一员,你会得到提升,会被安排到好的岗位。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做实事,你可能不会得到晋升,你可能得不到好的岗位,但你不必妥协,你可以忠于朋友和自己。”

也就是说,你会爱上成功所带来的光鲜亮丽的外表还是会专注于一个有着更高内涵的目标?你是迷恋头衔、粉丝数量、薪水多少,还是看重实际、有意义的成就?博伊德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也有这样一个看不见的“点名册”,它就是根据人们对这个不同的回答来将他们分为两类—做事的人以及那些装作做事的人。

你认为自己之前是哪一类人?

你以后又想做哪一类人?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如果我不为自己而活,那谁来为我?如果我只为自己而活,那何而为我?”

这是希勒尔(Hillel,公元1世纪初耶路撒冷犹太教圣 经注释家)提出的一个发人警醒的问题,也是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最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其实也可以这样翻译:“如果我只是为我自己,只考虑自己,那我会是个怎样的人?”答案是“最糟糕的那种人”。

你想让自己被他人记住并不是坏事,同样,你想追求事业或者是头衔的顶峰也没错,你想为自己或者是家人提供最好的生活也没错。但如果这就是你全部的欲望所在,那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在这其中需要有一个平衡。

你肯定知道因为马歇尔计划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将军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他身上的特质其实跟我们每个普通人都一样—看重自尊、自我利益、自豪感、尊严和雄心抱负,但这些特质在他身上却都折服或者说服务于“谦逊和无私”这两种特质。在诺曼底登陆事件之中,他本来几乎是可以拿到整个作战部队的总指挥权,但他在登陆日那天仍然能够坦然对罗斯福总统说:“总统先生,决定权在您手里,我的意愿与此无关(您不必考虑我的意愿)。”于是,最终是由艾森豪威尔领导了这次进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马歇尔改变历史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他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挽救了欧洲。

你因为担心或害怕而错过了什么?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正如Gavin de Becker在《恐惧给你的礼物》(The Gift of Fear)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当你感到担心的时候,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是选择不让自己看到什么?’你选择了担心而不是内省、警觉或智慧,你因为这样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言外之意:因为担心或恐惧而让自己心烦意乱会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吗?

我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障碍会让我们感到情绪化,但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唯一的办法就是克制那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负面情绪。决定我们能否克服眼前障碍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无论外部事件让我们的内心感觉多么的波动,我们都能保持住稳定的情绪。

希腊语中对此有一个专门的形容词汇—apatheia(免于激情、不动情),指的是消除非理性或极端情绪,平静而安宁的情绪状态。当你发现自己沉迷于负面情绪之时,让自己尽快重新恢复良好心态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醒自己这样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紧张、害怕或者焦虑会让你错过一些东西。因为在这些情绪的支配下,你会将自己的视线移到别处。

你能承受得了这种代价吗?

你做好你的事情了吗?

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教练Bill Belichick、新奥尔良圣徒队主教练Sean Payton以及达拉斯牛仔主教练Jason Garrett都经常会说的一句指令就是:“做好你的事情。”(Do Your Job.)最伟大的篮球教练之一John Wooden比赛前在更衣室里对球员说的最后一句话往往是:“我已经做好了我的事情。”所以,问题在于,你能做好你的事情吗?

你知道你该去做好的事情是什么吗?要知道,我们可能会非常忙,甚至精疲力竭,但即便这样可能做得也并不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很有可能会陷入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之中,我们可能会干涉、侵犯他人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拖延、不作为。以上这些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在做事情的错觉,但其实我们并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都不知道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你又怎么可能将这些事情放在首位呢?你又怎么可能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去实现它们呢?

也许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家庭。很好,那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是你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开始以家庭相关的指标来衡量自己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意味着你不能强迫自己去与那些以其他事项为优先级的人来进行比较。也或者钱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没问题,那就以钱为优先级。以何为重是你个人的选择,无关优劣,重点在于Michael Lewis所说的那句话,“问题在于你说给自己听的那些谎言”。

所以,搞清楚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其他的人和事说不,才能将有限的关注力分配给“正确”的对象。只有这样,你才能不被普适的“成功”定义所影响,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成功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甚至往往也不是“成功人士”所想要实现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实现Seneca所说的“泰然自若”(euthymia)的状态,也就是“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会被那些迷失方向的杂乱足迹而误导。”

我面对的对象或者说服务受众是谁?

如果你正在制造什么东西、销售什么东西,或者是想要吸引到消费者,那你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的企业家、作家、营销人士甚至是政治家从来都不曾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面对的受众到底是谁?结果就是他们传达出的消息往往不合时宜或者针对的是错误的受众群体,最终也会导致他们的“努力”化为泡影。所以,只要你从事的是与“创作”有关的内容,在闷头努力之前你必须先停下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受众群体是谁。

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不要总是抱着侥幸心理,不要盲目跟着自己的直觉走。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确保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真的重要吗?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智者在考虑问题时,永远不会忘记“生命有限”这一事实,因为想到这一事实,他们就可以随之确定如下问题:鉴于生命如此短暂,为这件事而思虑过多、而担心惶恐、与他人争吵或者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是否应该?可悲的是,答案通常都是“不应该”。

在我们将美好的时光挥霍在糟糕的事情上之前,在我们为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浪费更多的生命之前,我们都应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这真的重要吗?”。

著名的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假设你的生命现在就将走向终结,那你会确定你应该去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以此为评判标准,你当下所做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吗?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Tyrone Colbert)曾经历过一场无法想象的悲剧,他在采访中曾这样说道:“我母亲曾经说过,在我们感到心碎的时候,‘我们可以短暂地感到绝望,但是从永恒的角度来看,这种心碎根本算不上什么。’你对当下的失意不是那么看重的时候,你就可以更多的将目光投注到未来,投注到接下来的生活之中。”

你是选择停滞时间状态还是活跃时间状态?

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曾与Robert Greene(作家,著有《专精力-从直觉、兴趣到精通》)有过一次重要的交流。当时我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全职工作,但是同时我也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开始攒钱,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我记得当时我告诉他说以后我想写一本书,但目前我还不知道要写什么主题,怎么去写以及什么时候去写。他告诉我说,Ryan,我们的时间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停滞时间,也就是我们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间,另一种是活跃时间,也就是我们表现积极,去学习、去积极利用的时间。说完这些,他就将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自己决定究竟该选择哪一种时间状态,是停滞时间还是活跃时间?

所以,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无所事事不作为的时候,你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它会让你重新回到活跃状态之中,拿起那本书,捡起那支笔,重新开始工作。抵制住被其他信息分心的欲望,充分利用当下的每一刻来为接下来的计划或者目标做好准备。如果你想要让自己实现高效工作,那就要将时间转变为活跃状态。

这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吗?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大脑都很聪明,可以将我们所做的事与我们是怎样的人区别开来。但事实上,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因为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一直很糟糕,那你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如果你总是想办法走捷径、钻空子,那你就不是一个刻苦努力的人。

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重要的并不是你说自己喜欢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你能够证明自己对别人的喜欢。正如《走出荒野》作者Cheryl Strayed曾说过的那样,“二十多岁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会决定你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不要表现得像个混蛋。”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事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所以每当你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先问一下自己:做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是否与我想成为的人一致?

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方式往往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所做的事反映了我们是怎样的人。所以,在每一次行动之前,在每一次提出想法或者是发表观点之前,先想清楚这个问题。

结语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来自于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是意义治疗学的创始人Viktor Frankl。Frankl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他竭尽所能,试图解决一个常年困扰所有哲学家和年轻人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经历过集中营的恐怖,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Frankl也在苦苦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来他发现,答案很简单。他说,并不是我们去询问这个世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去向生活索取答案,而是生活要求我们用行动和我们所做出的决定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选择、我们所秉持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意义,而我们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反思前文所提到的几个问题来做出:

我是为了什么?

我的工作是什么?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什么是我能掌控的?

美好的一天是什么样?

有些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答案却绝不简单,而最重要的就是你提出了这些问题,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记得反思这12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nd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