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故事1
Y学姐带着三岁小儿来做客,我端出一盘切好的水果招待客人,只见小儿拿起水果,很自然地毕恭毕敬地按长幼顺序递给在座的人们,嘴里还说着“请享用!”,最后才缓缓把一块放进了自己的嘴里,那种真诚和认真让我深深震撼,我问朋友,“你没有任何提醒为何孩子如此乖巧?”朋友说:“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他共读《弟子规》《三字经》时,收益颇多,礼仪教育亦是遵从儒家的”孝悌“思想做起……孩子不用教很多大道理,他照着父母的样子,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02故事2
好友云从事服装贸易,平日工作很忙,但她对《弟子规》、《心经》等经典倒背如流,她是我见过最具“孝悌“之心的人,18年她的母亲身患重症,好几个医院都告诉她,她母亲已是绝症,但她不信命,她四处托人,几个月时间就瘦了十几斤,最终母亲被安排到上海做手术,她在手术门外等待的过程中,就暗自许诺:”如果母亲能度过这个难关,她就永远吃素,不说违心话…”后来,云的母亲重获新生,她真的践行了诺言,坚持吃斋,她事事把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父母每每提到她都笑颜如花……后来我遇见了云的儿子,一个正读小学的男孩,他和他母亲一样落落大方,谦逊有礼,处处都能考量别人的感受。年幼时,有人送了一个无人飞机给他,他眼见父亲也很喜欢,就坚持要转送给父亲~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们家族酒店聚餐,小孩子居然默默用自己的压岁钱全买单了,母亲问她原因,他回答:“一起聚餐的亲人中,父母的长辈是一定不能付钱的;父母的兄弟姐妹中,经济都不太好,让他们付钱也是不妥;重要的是,他是晚辈,这些压岁钱本来就是长辈给的,应该来孝敬大家… ”
03反思
中国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我一直都在学习如何育儿,可是,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她如何“正确的做人”,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则亲仁”,看到Y学姐和云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和他们的孩子,让我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也需要正确的行为准则,而《论语》距今两千多年,依然受众人膜拜,是当之无愧的经典。我只是初略地通读过一遍,还在深夜获得很多的思考,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很多的智慧并没有内化于心,如果知识如何指导实践,那么学习就变得了无意义。这一次,我希望自己可以在《论语》的世界中,深挖井,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从某种层面来说,“孩子其实就是自己的影子”,在疫情期间陪娃的一个多月的观察和实践中,我深以为然,当我的价值观坚定,行为正确,孩子也会变得如自己想象般那样的“温顺”,因为自己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你的“影子”(孩子)也自然就成长你想要看到的样子。
从经典中获得智慧,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的做人,言传身教,是我重读的最重要原因,愿自己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