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向杨家走去,心底升起淡淡的伤感:我毛泽东已近而立之年,却置身异乡,衣食住三者皆无,身后不知有多少冷笑嘲讽。他挺直腰杆,冷眼看京城:冷笑家所看重的是种一块地,做一份生意,娶妻生子建一个温暖的家。穷不穷,毛泽东;君不君,程咬金。——过湘江时的豪情燃起,把正在升起的伤感烧成灰烬。我毛泽东所追求者,就不是种地做生意,不是一个小小的家。朝闻道夕死可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上下而求索,却自沉汨罗江;我毛泽东已跨过汨罗江,立在北京城,感觉到了所崇拜的陈独秀、胡适的呼吸。他放眼望去,感觉北京如高山,如大海,感觉心胸开阔,似乎可以登高一呼,可以像孙悟空一样龙宫取宝。
来到杨家,杨昌济没在家,他的妻子和女儿热情地接待他。女儿名霞,字云锦,号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1915年,毛泽东与蔡和森拜访杨先生,第一次见到她。那一年,她14岁,只有轻轻的一点头。今朝杨开慧,白布上衣,青布裙,自己做的青布鞋;面如满月,肤如凝脂,明眸如星,秀发如云;目光洋溢着热情,蕴涵着坚强,微笑闪耀着秀波红晕;身材透出一种魅力,唤醒人之初的纯洁真挚的爱。毛泽东心头一道霞光:杨家有女已长成,毛君轻色思救国。
母女俩留他等待杨先生。杨母的热情温暖着他的心,开慧的热情激动着他的灵魂。等待中,毛泽东与杨开慧谈起来,等待因此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