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上推荐《我是你爸爸》,解说语是——“这才是冯小刚的‘芳华’”。上周忍不住点开看了——
瘦削的模样,龅牙、眼睛,一口京腔,住在胡同里的感觉,活脱脱的就是“老炮儿”的年轻版。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老炮儿”有点儿熊,没那么大能耐,抄起家伙就干的年龄里更多的是认怂的本事。
非常经典的一段是帮儿子写检查:伴着交响曲谱写歌词一般写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文字:
“这不是偶然的,是自己一贯不注意思想改造,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后果是严重的,不但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伤害了辛勤培育我们的刘老师和广大教职员工、家长、领导以及全社会所有的对我们基于殷切期望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们的感情。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发人深省的,我要对自己大喝一声:‘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用长达2分钟的镜头描写了书写过程,这就是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吧——属于90年代初期,那个时代的文青性格——怀才不遇、碌碌无为的小人物个性。
喜欢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爸爸带着儿子去火车站接老爷子,一句“爸”,道出了电影的主题【爸爸】!
回头接着再看一遍《老炮儿》和《芳华》——老炮儿的故事依旧是胡同里的故事,“时代变了,六爷,不灵了”同样是胡同里故事,只是放置在2015年,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英雄精神的诠释就是点点滴滴——
出门老子告诉你,要懂礼貌!
甭管是城管还是警察,该讲的理儿还得讲!
鸵鸟从笼子里出来直奔长安街,这就象征着一种精神——不被束缚;甭管哪个时代,该灵的还是灵!
这样的六爷被拿着《小李飞刀》的小飞欣赏——原来这个时代还是有英雄气概的——兄弟就是兄弟,有难大家一起上!——江湖已然存在!
同样采用长镜头的叙述,老炮儿独自一人走在寒冬腊月颐和园野湖冰面上,就像孤独求败一样——风萧萧兮,英雄气短,那一刻砰然倒下·····
从小听得耳朵长茧子的小峰,不信他爹那一套,爹的时代已经过去,还是如《爸爸》中一样叛逆——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自己的路必须要自己闯!
而最后都是相同的结果——由爹来收拾那最后的烂摊子!
《爸爸》中,爹替代了儿子,挨打!《 老炮儿 》中,爹替儿子料理闯下的祸!
“有我爸,有我爹呢!”原来甭管爹厉不厉害是啥样,都有靠爹的想法!
爹这个概念延伸到《芳华》中,变成了累赘——是文革时期背负的负担——何小萍的家庭因爹的缘故,母亲改嫁,自己从小缺少了父爱又没了母爱,只是一心想要逃离那个地方,然而来到部队没有任何背景的她,依然被排斥,等到文革结束,收到的仅是一封父亲离世的信。父亲这一形象只是概念跟雾化的存在,随即消失。
冯小刚的《芳华》,描述了他的青年时代,讲述了部队中的那股情,以及年少的怀念——
芳华呀,那些个青春岁月
芳华呀,那些流失的时光
芳华呀,曾经有你有我的故事
芳华呀,我们不再芳华
走吧~~~走吧~~~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