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完《人类简史》后,一直未能静下心来继续看《未来简史》,一晃快一年的时间了,尤利尔·赫拉利的新书《今日简史》又面世了......带着对当下人类命运议题的好奇,打算好好看看这本书......不得不说,现在的出版商也是越来越懂得如何 “迎合” 读者的需要了,随书而至的这偌大的一张思维导图,真真是将饭喂到 了读者口边......
今日简史言归正传,作者在序言部分,已经很清楚明白的点出本书的定位: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下,我们智人的当下或近期,都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可能的选择。
首当其冲,也最受普通大众关注的莫过于就业问题,而关于这点,也早被网络上各种或支持或反对人工智能的意见所覆盖,只是当我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忍不住惊讶于作者的角度和思考力度。
赫拉利认为,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而过去工业革命的自动化,使得机器在身体能力方面得以与人类相竞争,可以取代人类进行某些机械化的流水作业,但无法颠覆人类所独有的认知能力,转而出现了服务业......可以说,工业革命之后,机器每抢走一项旧工作,也会至少创造一项新工作。但这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些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流水线工人们,都还只需稍加培训,便可转岗到服务业(如超市收银员,客服人员等)......基本可总结为从某个低技能的工作转换到另一个不需太高技能的工作。
但是面对当下的人工智能,凭借越来越精准的算法和生物传感器,可以很轻松的取代现有的许多工作,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对司机工作的取代,人工智能家庭医生对门诊医生的取代(想想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护理型机器人对护工甚至护士的取代,无人售货店对收银员的取代,AI 智能客服的出现......这都是可以预见到的人工智能的颠覆,虽尚未真正普及,却也 “来势汹汹”,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并应对呢?
诚然我们可以延续之前的思路,旧工作的被替代,必然也会随之出现新工作的机遇,既然人类在这些方面赢不过人工智能,总可以退而求其次将重点放在对人工智能的维护和运用上吧?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在于,这些新工作(算法的数据分析、网路安全、人工智能的维护、远程控制等)需要的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被替代掉的 “无技能失业者” 的就业问题,那么这占比很大的一部分人群又该如何生存呢?
赫拉利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如何避免工作消失?
2,如何创造足够的新工作?
3,新工作远少于被替代的就业机会,又该怎么办?
而他在书里谈到的可能解决方案,一则是寄望于政府的干预,有意放慢自动化的脚步,争取时间进行调整。
二则是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新模式: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即政府应该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亿万富翁和企业征税,再用这笔税金为每个人提供足以满足其基本需求的慷慨津贴。
还有一种做法是,政府提供全民基本服务,即提供免费的教育、医疗保健、交通等服务。
有意思的是,全民基本收入和全民基本服务,一词之差,却是资本主义(收入)和共产主义(服务)的两种制度区别。但究其根源,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然而关于 “全民” 和 “基本” 的定义,却也很难设定基准线,虽然目前有些国家/城市(如芬兰、荷兰、加拿大的安大略、意大利的里窝那等)已开始试点,但也问题良多。
关于就业问题,赫拉利暂时谈论到此,但于我而言,涨知识之余也在反省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