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帮助她女儿教育外孙。她对外孙的教育非常重视,舍得花时间陪伴,舍得投资,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让外孙学围棋,学象棋,学钢琴,打跆拳道,打篮球,学滑板等等。不仅把自己搞得非常疲惫,不得休息,也让外孙子童年过的紧张有序。不过,倒是让外孙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培养了许多爱好兴趣,也促使孩子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年,她的外孙从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开学没几天,学校老师就给孩子家长反映了孩子三个问题。一是和同学打架;二是上课时小动作多,注意力不够集中;三是上课时爱说话。她女儿又把老师的意见转述给她,让她加强对外孙子的教育和管理。
我这个朋友,她也是做教育工作的,对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实践和经验,毋庸置疑。但是,如何面对问题?其思维模式不是很鲜明,很连贯。就能看出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般而已。
当我们遇到问题,面对问题的时候,一般是先收集信息,弄清和核实问题,然后才是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收集信息,弄清和核实问题。首先要向老师询问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如打架,是和谁打的架?是男生还是女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时间发生的?导致后果严重的程度?要充分详细的了解老师所掌握的信息和老师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其次要向孩子询问打架的前因后果,询问老师是如何处理打架的整个情况,是怎么样批评教育孩子的?要充分了解核实具体细节掌握实情,调查收集信息越详细,对分析透彻越有利。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打架,是自己孩子先动手,还是后动手?是有本质区别的。下手是轻是重?性质也不同。対老师的询问孩子打架情况是否能给予积极的配合,还是消极的对抗?能表明师生关系是融洽?孩子对老师是否喜欢?是否尊重?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打架,是孩子先动手打人,就要严厉的批评教育。明确指出这种行为的恶劣性,严格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如果是后动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要対孩子加强教育,尽量不动手,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学过跆拳道,动起来手来就没有轻重之分了,孩子自己认为没有用力,但:练过功夫的人,出手比一般人要重许多,所以孩子学什么都是有利有弊的。学武的人一定要讲武德,对同学朋友要讲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千万不能岀手打人。在学校遇到有同学先打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先向老师反映汇报。如果第二次对孩子发起挑衅,教育孩子可适度自卫反击,但不要伤及対方,只足给対方一个教训,以后别惹我。対于在校外遇到挑衅者,就应教育孩子见智勇为。在学校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
总之,孩子上小学,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上好第一课。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怎么面对、分析、解决。只要我们掌握了,如何面对问题?就能顺其自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你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