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275,整个哲学史都似乎在上帝的影子中徘徊而看不到人的踪影,似乎我们人类一直都在充当着理性的俘虏。
XF-87,道德解决冲突地作用是最重要也最高尚,只是美化或润滑或提升人际之间的亲切感的是次要的、不是核心的,从这里便可以衍射出人际之间的冲突化解功能一定是最核心,而人际美化功能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如,对家人与陌生人的关心,这也影响到人的存在证明。
以上也可以说是伦理的准则,具体到道德应该通过规范规则进而有打破伦理之间的等级,比如,倡导帮助陌生人。
也可以看出,帮助家人次数会更多,家人对我也更重要。而陌生人交流次数少,约束不大,因而更能反映道德规范水平。伦理家人重要,道德陌生人重要。
XF-82,论说太抽象,要谈资源配置对于道德伦理的影响那就应该分析道德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两者之前是如何相互影响并且决定着对方。
XF-276,将知识人格化、独立化、外在化,并于大脑相隔离;康德先有了上帝后才有哲学;看起来中国人从来都不擅长思考,尤其是抽象思考。
XF-88,这里应该去探讨心理学,用心理的考量、权衡来解释他们的不同选择。
XP-118,可见,指导现实的价值观,如国家观、人生观远远比更加抽象的原则更为重要,指导现实跟将它合法合理的逻辑理由,并不是一回事。
由此可见,虽然以人为中心来做哲学论证,但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离人的距离并不相同,就像一个圆,中间是人,外面为影响人的一切,如上帝、自然、神秘、存在者,不同哲学家根据自身所信仰到牵动情感之处,势必站在不同的位置,虽然有人但人却并不总在中心。做可见,杜维明的关于儒家有人本倾向,更像是把儒家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相互混淆。
XF-280,由实践理性到道德哲学就可以看出康德的人只是上帝的附属物,只有上帝主动存在创造,人永远被动、被限定于道德、被束缚,所以康德的义务论应该叫做“被动道德”。
XF-280,本质上指挥推断上帝给人施加的命令,这样康德的伦理学背面的理念只会是人要向上帝证明自己,是宗教性的。
XF-283,道德黄金律应该只能成为狭义绝对道德准则,实际上应该也有其他准则作为指导道德的原则,可是否有一些行为并不是这么绝对地可以被划分清,其中更多的只是由个人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运用?
康德的规则之所以死板,恐怕在于他讲人绝对地理性化,认为人可以在具体情景中客观合理地作出决定于判断。这种心态绝对是对上帝最忠诚的投诚。
XF-286,美只是最无危险之物,基于人的视觉或听觉的直接体验而已,自然本质上并不同于逻辑的过程,他这并不是说认知并不参与美的赏析的过程,毕竟大脑只是一体地协同运作。
XF-286,美自然可以纯粹,但自然也可以包含其他目的,前者只是不引起不必要的欲望而已。
XP-166,人对权力的渴望相对其他欲望要更加彻底、更加本质,权力也是对文明中渗透最深的需求,是属于浅精神-物质中最底层的需求。因为它也是最能威胁一个人安全感的工具,也因此是人最需求、最渴望的东西。
XP-180,影响人的决定与选择不仅是价值观在物质-精神层面的自洽,更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这预示着高级知识分子不承担起解救任务,便是整个国家的堕落,这也是自我证明的最好的实现。
XF-299,在HEGEL看来,大脑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产物,本质上是上帝让人去通过大脑而有所意识。太忽略了外在客观性。可以把黑格尔的哲学看成是后神学时代的佳作。
XP-227,权力看起来只是价值观中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一个社会的个体主观能动发挥的是它关于世界、自我定位与追求的整体-美的价值观。
*,礼以及习俗、道德观的存在都可以说明,人心追求安全感的同时,多大程度上跟“存在即合理”的默认有关。
*,伦理哲学应该有,生命哲学,以探究人的本质为目的;伦理哲学。
*,能解决恐惧的只有对恐惧的逆反情绪,也就是意志坚实的信仰,从这个角度,宗教更是像为信仰提供了一个偷懒的简单又高效版本,但它并不高端更不唯一,跟百折不挠相比,一般人的宗教更加脆弱,意志也更薄弱,但却也更没有逃避借口,更彻底。
XF-316,人指挥通过经验来确定某种行为能带来的快乐程度,它应该是来自人类大脑中多巴胺之类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直觉或感触体验而不是理性,或者说理性之所以能进行合理的思考正是排除了这样的情绪体验,当人沉浸在一定的快乐之中时,做决定的理性看起来并不客观,只是受到情绪的诱导而已。
另外,情绪的体验只是一个决定的衡量现实衡量或者说物种衡量而已,或不可以更多地还愿或重塑或创造着生命的精神价值。从这里可以看出,快乐只有量,它的质只是它所体现或携带的价值而已,从而,质更多地指生命的本质与自我对存在着的证明而已。
与其说指计算,不如说是情感判断。
解决不了“吊死一个人为了一个镇”的问题,我的理论最终也只是把它看作一个人根据具体行动情景自行判断的方法,这本质上要参考地恐怕也是功利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