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初秋的时候,家家都忙着做西红柿酱了。
当时没有塑料大棚什么的,都是应季的蔬菜水果当季吃。六七八月是西红柿大量上市的时候,又好吃又便宜。过了季就很少有了,就算是有,也是天价。记得当时有个女tan官被抓,罪证之一就是,冬天里,她还要每天生吃两个西红柿。
八月底九月初,最后一批西红柿大量上市。因为没有什么保鲜措施,所有的菜站都搓堆儿卖,几分钱一斤,一两块钱可以买一筐。
太多了吃不了容易烂,于是家家户户都要做西红柿酱。
做西红柿酱,要用医院里输液用的葡萄糖瓶子,其实关键在瓶子上面的那个橡胶塞儿上,能起到密封的作用。西红柿酱能保存好几个月不变质,主要就是靠的这个塞子。
这个葡萄糖瓶子可不好弄,外面没卖的,只有医院有,搁现在叫医疗废弃物。那时候,谁要有个医院的亲戚朋友,就像现在认识大款一样。家里葡萄糖瓶子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家人人缘儿的好坏。记得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她姨是医院的。有一次她给我带了几个瓶子,用旧毛巾包的严严实实的,一是玻璃的怕打碎了,二是怕别人看见。同学还好说,要是老师看见了管你要,你说给不给。把瓶子带回家,我妈高兴坏了,特地给我煎了两个荷包蛋,别人都不许吃。还买了一根那时候很稀罕的自动铅笔,让我送给同学。
做西红柿酱是个大工程,要全家齐动手。把大脸盆洗干净,西红柿洗好放里面,浇上开水烫掉皮儿。然后就切成小片,塞到瓶子里面去。一定要塞得满满的,不能留空气,否则容易长毛。
塞好满满几瓶子,盖上那个宝贝橡胶塞儿,再上锅蒸。放凉之后就塞在床底下存着等过年了。
北方的冬天,就是白菜土豆萝卜老几样,只有过年的时候,菜站才进几样“细菜”,蒜苔韭黄芹菜什么的,还特别贵。这时候,从床底下扒拉出一瓶西红柿酱,打开闻闻都觉得幸福无比。
把酱倒出来也是个技术活儿,印象中我爸是个中高手。我妈是急性子,干不了这活儿。
要拿一根干净筷子,杵到底,让空气进去,然后用手用力拍瓶底,拍几下再用筷子搅几下,反复几次,西红柿连汤带水地就倒出来了。用来炒鸡蛋,炖豆腐,甚至只是加点白糖拌一下,在寡淡的冬季,都是无上的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