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条看到一条消息,大意就是一位在帝都某企业工作的女士,拥有很光鲜的学历和职称,经历了艰辛的高考、研考,在企业里拼命了半辈子,等到50岁退休时,一看退休金三千出头,一下子傻眼了,开始不明白自己考大学考研究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最后退休时,退休金甚至不如同龄的初中生。
看到这条消息,一下子唤起了我的共鸣。
我是80年代的中专生,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县以下的中学,各学校都是学霸考中专。
我当年是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录取的。当时,我喜欢教书,所以志愿全部报考中师。
但是,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家长认识了我后来就读学校的招生老师,了解了这个学校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我的家长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修改了志愿选择了专业,最终,我的教师梦破灭,药师梦成真。
90年代初期,我中专毕业分配到大型国企,那几年正赶上唯学历论,我们一批进厂的大、中专毕业生,升职加薪时,无论专业,只看学历。
在那个环境下,我深感前途迷茫,于是从一毕业我就开始了自学。三年后,满足报考条件时,第一时间参加了成人高考,最终以481分的成绩录取到*阳药科大学(当年200多分就可以录取),成绩出来后一下子惊到了我的同事们,他们纷纷为我惋惜,如果正常参加高考,也一定能考个重点大学的好专业。
在药科大学读书期间,我完成了结婚、调动工作和生子,这是在国企的优势,福利是按人头发放的,无关乎亲疏。
2005年底,孩子上了小学后,我所在的国企改制,我在那个企业工作了近10年,工资几乎没涨过,改制时我的工资也不足千元。爱人在事业单位,当时收入千元出头,对于来自农村家庭的我们来说,提高收入成了我们重新做选择时的首要条件。
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我第一批从国企出来,就职于师兄创办的某民企,当时的收入从800多一下子涨到3000左右,收入远远超过了在事业单位的他,于是,我们就这样成了那个年代的绝配:一个在体制内稳定,一个在市场中沉浮。
从2005年到2022年,将近17年的时间,我都供职于民企,虽然在职时收入还能过得去,但是,社保却一直是最低基数缴纳,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我一边每年都缴纳着几乎能抵一个月基本收入的个税,一边是退休后基本养老金2000元都不到,几乎跟当地最低收入持平。
想到自己30多年缴纳社保和最后这低的可怜的养老金,就真的感觉往事不堪回首,当年跟自己一起升学的同学,大部分都在体制内,虽然在县里,但是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资源,足以令他们在县里的生活幸福指数奇高,并且,他们大都把子女教育的很好,托起到更高的平台。
当然,我们也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因为我们选择了地市和省城,我们才有机会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了较好的教育平台,总体来讲,我们的孩子也不算差。
回首往事,各有得失,只能说:三十前无惧,五十后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