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单向旅行,在旅程中顺便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解决就只有搁置或者躲避掉。

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要解决好这样三个问题:
一、做什么?
二、怎么做?
三、做成什么样?
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一切自有父母担着。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和玩耍!
成年之后则面临着人生第一个问题:做些什么?一辈子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的人毕竟是少数,也未见得就一定过得比别人幸福。每个人在找到“做什么”之前总免不了一番寻找。
比如:我们要结婚、要生子、要工作,这些都属于人生的第一个问题——“做什么”。每一个问题又会衍生出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都是必须去做的!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怎么去实现你要做的?想到不等于做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个人的做法也会有所不同。不要仅仅看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至于能不能做成又是另外一回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条件。“天时”:主要看社会大环境允不允许,时机成熟不成熟;“地利”:是指决定事情成败的各种必要条件具备不具备;“人和”:是指任何事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除非很小的事,一般都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

比如我要结婚,这是要做的事,怎么做呢?你总要先有女朋友,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一定的物质基础。没女朋友找女朋友,没钱挣钱,没情感培养情感,这就是怎么做。三者具备,才能做成,才会有收获。
第三个问题:做成什么样?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像样的愿景。比如同样是做互联网,马云的阿里巴巴做的是人与物的互联,他的愿景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微信,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它的愿景大概就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如果没有对第三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做成什么样”,很多公司可能也会有收获,但不会做的太大。
以结婚生孩子为例,前两个问题做什么?怎么做?很容易理解和执行。但对于第三个问题:做成什么样——比如未来要拥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很多人是不敢想的,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多小公司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是如此。
人生实质上只有这三个大问题——不多,应该多想想。但每一个问题中又包含无数个具体问题。认清这三个大问题,对人生是有益的。
对于未成年人,以后"做什么",在踏入社会前,就应该有一个大致方向。如果进入社会后,再思考和寻找“做什么”就有点晚了。可能会无端多出许多磨难。

哲学上讲:人生最终要解决的就是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柏拉图。这种哲学说法有点令人费解,感觉离我们很远。换成: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我要做成什么样?是不是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