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793479/c7364926cc2be42b.jpeg)
图/来自网络
文/心素如笺
01被掩藏的苦楚
“乖”的背后,是这个年纪,原本在外面遇到的委屈、需要的保护以及“任性”的表达,都被深藏了起来。
当我们认为对方不够结实,我们就无法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也尽量收敛起自己的需求。以免我们这些表达,会击垮对方。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隔代长辈带大的孩子,是吃素的;父母自己带大的孩子,是吃荤的。
原因就在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隔辈”的主要养育者,相比于父母,当他们抚养我们的时候,他们的年纪更大;年纪更大,就显得个体更加“虚弱”。
毕竟,生命在这个维度上,是自然本能绕不开的重要因素。面对虚弱的个体,我们就更不容易表达我们的攻击性。
因为,攻击虚弱的人,会让我们内疚。
02安静乖巧被冷落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安静、不提要求、不给谁添麻烦,那么就会让其他人喜欢我。
可是为什么安静下来,我什么都不要,反而自己更被冷落?
我甚至还想再安静点儿,再懂事点儿。
可我一步步后退,退到不能再退时,竟然发现自己再退就会坠入深渊,连这条命都不能留了。
以前自己困在里面,总觉得自己本身就是错,可是经过学习并且研究发现:
原来是自己一直都在用童年的处理方式来应对成长后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被人讨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特别可怕的事,可是我长大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还缩在茧里。
其实,我最该是喜欢自己,而不是厌弃自己。
还有,不该把自己值不值得被人喜欢的决定权交给外在。
因为外化在外面的行为对于不同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我改的面目全非也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满意。
这些话,我以前便知道,可理解它们,做到它们却很难。
知难行易,行为什么可以行动呢?又如何行呢?
呵~
以往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驾驭者或者创造者。
03黑暗自然有存在的意义
现在回想童年的事情,虽然觉得自己特别压抑,
可是,如果不是这个模式对那个时候的我很有用处,我又怎么会形成它呢?
只是这个乖巧不是自己主动愿意接受,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爱护,不过,因为我看起来懂事反而更被冷落了。
然而,我长大了,还用着这个模式,扮演听话、安静的好孩子,就会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哪怕儿时觉得被冷落,不过至少家人心里还是关爱的,只不过是我特别需要的没有得到而已。
在这个世界里,一个被动的人,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人,不知道事情的是非对错,没有自己三观,做事似乎总是下意识的,感觉不到自己是活着的。
04属于夜色的生命
虽然,我们都渴望自己外向、阳光、正能量,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依旧还是存在那些阴暗面。
这就像白天还有黑夜,我们只能接受,学会适应。
有在阳光下生长的生命,那么也有在月色下拼搏的生命。
黑暗本身不一定就是坏的,它有流星雨、星河、月光、花朵、霓虹闪烁等等。
这里的美难道就比白天的差吗?
05成为我自己
乖也好、安静也好,我希望这是我的本性,我可以感觉自己充满生命与活力。
我不是一个容器,任何人都可以把他们的意志加入我的精神里,让我无法控制自己,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延伸的工具。
我希望我可以尽情的跳舞,好像没人看到那样!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