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羊

作者: 君子谦谦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2:23 被阅读6次

          进了农历六月,一年也就过半儿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停下来,想想走过的上半年,再望望接下来的下半年,似乎也比较合适。在我的家乡,就有“过半年”的习俗,那也是个大不大小的节日。

          农历六月里正值盛夏又赶上农闲,这给了“过半年”时间上的可能性;刚刚收完麦子,打完场,又给了“过半年”物质上的保障。再说都忙活半年了,也该放下手里的活计,歇一歇,改善改善了。这时候,“半年”这个节令不早不晚正巧到了。于是,也像其他节日一样合家团聚、包饺子、走亲戚,但“过半年”又不同于其他节日。比如:大年三十、初一举家团圆,初二则是回娘家拜年的日子;端午节包粽子,五月初六要回娘家送粽子;八月十五祭月团圆,八月十六又该回娘家团圆吃月饼了。以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凡节令过后是一定要回娘家的。可“过半年”却不依常规,节后不回娘家去闺女家。为啥?送羊去!姥姥姥爷们带着各种形态的“羊”要给外甥们去送。

          小孩子就是这样,再好吃的东西也抵消不了好奇心,为什么送羊?小时候的我手里拿着“羊”,撵在母亲的身后问。没想到这里头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就要去找杨二郎杨戬报仇,欲杀之而后快。杨二郎听说后,一时间慌了神儿不知所措。这时候,身边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给外甥送一只活羊。大概意思就是用此“羊”代替彼“杨”,使沉香消消气、解解恨。于是送羊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并延续下来。据说早先送的是活羊,但大多数家庭难以支付,后改为送面羊。每年的六月,姥姥姥爷都要去给外甥送羊,但时间一定要在六月二十之前,过了二十之后送的羊就称为瘸羊啦。送羊的规矩还挺多,首先数量上送双不送单。如果有一个外甥要送两只羊;两个外甥也送两只;三个外甥要送四只,在保证外甥人手一只羊的前提下,就双不就单。另外送羊还讲究“不随羊来不随羊走”。即:送羊时节不能在姥姥家,也不能随着姥姥姥爷一同回自己家,应提前在家接羊;而姥姥姥爷送完羊返程时也不能跟着回姥姥家。再就是送羊的年限也约定俗成,有送到3岁、6岁、12岁、18岁不等,当然,也有姥姥疼姥爷爱的一直送到外甥结婚生子,这时候自己姥姥送来的羊和孩子姥姥送来的羊就见面了,也就是俗称的“羊见羊”。如果姥姥姥爷过世,就由舅舅妗妗承担,这也叫“妗不老,羊不倒”。古老的送羊习俗在姥姥和妗妗的簇拥推动下,穿越漫长的历史走到了今天。如今,无论是“羊”的原材料还是造型都迈向了更宽广的领域,从最开始的活羊、面羊、面包羊、蛋糕羊、到近几年的卡通塑料羊,毛绒羊、汽车羊的出现,传统习俗在历史发展中完成“进化”,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有中国神话故事打底色,有千百年的民俗活动做支撑,这会不会是“替罪羊”一词的来源?我那刨根究底的毛病又犯了,于是上网搜罗查阅资料,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替罪羊”竟是泊来词,还是一个宗教典故,源自圣经。我疑惑不解并且心有不甘,是不是送羊习俗仅是区域性活动,不够普及广泛。但《孟子·梁惠王上》中“以羊易牛”的故事传播和影响皆深远,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便以羊代之,这不算替罪羊吗?那殷商时期以羊代替人祭,总该算得上替罪羊了吧,另外从时间上来说,它的出现也要先于《圣经》传入中国,但为什么我们的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或者说没有“注册”成功呢?

        这也给我们的送羊习俗提了个醒。除了传承外,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v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