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咖中喝出的味道
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我对饮料基本无感
茶和咖啡也在可有可无间
每天几大杯白开水
喝得十分舒坦
老伴和儿子嗜饮咖啡
此次日本之行领命两则
陪老伴喝咖啡
给儿子买“咖杯”
前文说了购杯的美好经历
这回谈谈陪喝的感受

咖啡16世纪传入日本
1888年出现第一间咖啡店
“可否茶馆”
(为郑成功后世侄孙郑永庆开办
“可否”乃当时对咖啡的音译)
咖啡文化慢慢形成
受日式饮食崇“鲜”的影响
渐渐创造出
口感温和柔顺
甘醇与苦味相融的日咖风格
与南洋和北美一起
并称世界三大咖啡文化

(神户北野异人区的星巴克)
关东关西盘桓10日
稍有疲劳老伴就寻间咖啡屋
啜饮加休息
我向来不好这口儿
不是寻来一桶冰水牛饮
就是点下盘冰激凌占着嘴儿
后来在老伴动员下
偶尔点杯美咖
不加糖奶来直感苦味
倒没有邓丽君《美酒加咖啡》
伤心欲碎的感觉

(日式咖啡具)
老伴喝咖啡稍有讲究
街边贩卖机的再渴也不买
速溶的再好也不喝
总要寻间店坐下来点一杯
悠哉哉地慢慢品
东京银座、京都二年坂、大阪心斋桥
美咖、日咖轮番考察

(星巴克的咖啡具)
最有印象的是神户
北野异人区的那间星巴克
(日本咖啡文化兼收并蓄)
因在姬路的白鹭城流连过久
抵达神户已华灯初上
那些外国情调的馆舍已关门
只有此间绿色的星巴克
还透出暖暖的灯光
这座西式楼宇历时百年
几经易手又遭地震而命运坎坷
重建后成为文化遗产
德国人买下后经营过咖啡室
后辟为日本首家星巴克
跟咖啡颇有缘分

(一家咖啡店)
少了白日里的喧闹
窗外的夜色静谧而温馨
一条长案几张圆桌
三三两两的饮客
西式摆设呵拥出高雅的氛围
楼间里的壁画
倚墙摞起的精装书籍
古老的挂钟
都在弥漫的咖啡香氛中沉浸
还有远方的老人
咖啡像茶
悠然兴味也绵软情怀

(制作咖啡的操作间)
这日本咖啡刚喝出点味儿来
虽是浅尝,也不乏口感
大约三个字可供描述
一是“多”
日本俨然是亚洲的咖啡大国
不输南洋早于华夏
东京有咖啡馆八万多家
各式咖啡售卖机密布街头
喝咖啡几乎是日本的全民需求

(日式咖啡杯)
二是“精”
咖啡虽是舶来品
但他们像对茶一样做到了极致
豆子的烘焙火候
冲泡的水温和时间
咖啡具的样式和质地
甚至“饮君子”喝咖啡的方式
都有约定俗成的谨严要求
稍有差池便不入流

(老伴喝的咖啡)
三是“化”
咖啡喝的人多和专业不难
更高境界就是喝出另一种方式
日咖与南洋北美三足鼎立
正是咖啡“日化”结果
放眼望去
唐装-和服、剑术-剑道、茶经-茶道
都是他们从中国“化”来的
日本善于在“化”中创新
耳闻和眼见
那里有103岁的咖啡豆烘焙师
有手冲流派的点滴法和火山冲
有NIKKO、Narumi、Noritake的咖啡具
有世界连锁的品牌“罗多伦”
这便是日咖“多-精-化”的
完备体系和擘画底蕴

(我吃的冰激凌)
想起《沙家浜》阿庆嫂(白)
司令,这个茶吃到这会儿
刚吃出点味儿来吧
如今,咱这新四军的后代
到日本去品咖啡的味道
历史的阴差阳错
角色的云里雾里
倒真有些一言难尽的
酸甜苦辣

(神户北野异人区星巴克咖啡店外景)

(星巴克一角)

(星巴克的画作)

(星巴克的走廊)

(星巴克的窗子)

(喝咖啡的女孩子)

(星巴克一隅)

(摆满书籍的星巴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