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史钩沉
书画一生赵孟頫,精典作品集《洛神赋》《兰亭序》等

书画一生赵孟頫,精典作品集《洛神赋》《兰亭序》等

作者: 琴棋书画APP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4:34 被阅读143次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后人称之为“赵体”。赵孟頫师承也极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二王,晚年又取法李邕。他模拟古法力求微肖,书写十分熟练,尤倾心于二王,元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指出:“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创遒劲姿媚新风,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赵孟頫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在继承文、苏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同源”,即以书入画,其驰名古今画坛的名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此图即体现了这一理论,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枯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家的风雅韵致。

《洛神赋》

《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行书三段》

《行书三段》以书法论,三段皆精心用意之作。首段奔放跌宕,二段妍润隽逸,末段遒健苍古,堪称赵氏中、晚年行书的代表作品。

《杭州福神观记》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赵孟頫书此碑记时已67岁,属其极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文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今碑已佚,唯此墨迹存世。

《昔寻李愿诗》

《昔寻李愿诗》此诗帖笔法丰富,变化多端。初起较为严谨,楷中带行,写到后来行中见草,笔力苍劲厚重,点划、使转交待分明,应是赵孟頫晚年书法之力作。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赵孟頫一生曾以各种书体多次书写《千字文》,草书之作存世不止一件。相互对照,此作风貌爽利硬朗,功力纯熟,然点画略显单调,且多硬峭之笔,结字亦少虚和柔润姿致,而多章草体势。清人安岐评价:“此书体势圆熟,转折峻峭而兼章草。虽宗智永,与往昔所见迥别,乃公之变笔也。评者谓文敏天资既高,学力渊深,未有不神而化者,此卷良是。”

《临兰亭序》

《临兰亭序》此卷原在赵孟頫“定武兰亭”十六跋后,之后被人分割,另装在南宋翻刻兰亭拓本后面。赵孟頫一生对《兰亭叙》极为推重,曾反复临写,此件是其晚年所临,笔法精良。加之此卷前面有南宋翻刻定武《兰亭序》拓本,以及前后尤袤、王厚之、张翥、王蒙等宋元名家题跋,更为珍贵。

《七绝诗》

《七绝诗》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浴马图》

《浴马图》图中绘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勾勒简练,色不掩墨,青绿与浅绛结合,色彩清丽雅致。

《人骑图》

《人骑图》本幅绘一戴官帽腰系玉带的红袍青年男子骑于马背之上,男子微有髭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优雅自足。马匹孔健有力,左前蹄微起,呈行进之势。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深受唐代画马图影响。

《葵花图》

《葵花图》此图即采用五代西蜀黄筌父子的“黄体”——勾勒填彩的画法,线条细劲,敷色明净。因从现实生活中“写生”而来,秋葵姿态生动,比“黄体”更富有生机。此图画面简洁,笔法细润,风韵高雅,体现了赵氏所追求的古意与高华,是其早年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秀石疏林图》

《秀石疏林图》此幅绘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以飞白法画石,以篆书法绘树,纯用水墨表现,是其“书画同源”之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尾纸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之理论的名句,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至深。

《红衣罗汉像》

《红衣罗汉像》图中人物动态神情、树石布置、笔法风格皆严格临仿自原画,笔法精工,设色古雅。

《秋郊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此图属仿唐人的工笔设色画法。清秋郊野,一唐装圄官在池畔牧马,红色衣袍在大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有力地突出了主体人物。所率十匹骏马均骨肉停匀,活跃多姿,它们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俯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

此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揉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

《幽篁戴胜图》

《幽篁戴胜图》此幅绘一只戴胜鸟栖于竹枝之上,回首顾盼,神情警惕。竹枝采用双勾法,戴胜采用没骨法绘出并淡设赭黄色。画面敷色明净,笔法谨细。工致的画风秉承了北宋画院的画法,但“幽篁”的画法采用了书法用笔,显示了画家对文人情趣的追求。在赵孟頫的流传作品中花鸟画最为少见,此幅应为其早年之作。

《水村图》

《水村图》此图卷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赵孟頫时年49岁,这是他最后一幅可靠的纪年作品。赵孟頫以水墨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的景色,从用笔到构图都受到董源的影响,但董源的画法已完全融入赵孟頫的个人风格之中,于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山用披麻皴画出,景物以平远的形式展开。渴笔较多,用笔松秀含蓄,“写”的意味较浓,体现了书法的审美趣味。画家借景抒情,表现了一种静穆的心态和对“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图重要之处在于其对元画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赵孟頫在开创元、明、清文人画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最后来一件王荦临赵孟頫水村图,两幅作品可以对比下各有特色。

《临赵孟頫水村图》

《临赵孟頫水村图》此幅仿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以平远法绘江南水乡的景色。画面意境悠远宁静,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王荦的画法从南派山水中来,远山用“董巨”法,只是苔点较之赵孟頫稍显呆板。王荦的存世作品不多,故此件较为难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琴棋书画APP,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画一生赵孟頫,精典作品集《洛神赋》《兰亭序》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gs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