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暴雪将至》的影片信息
东京电影节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9日;内地上映时间:2017年11月17日
现在的累计票房:2702万;
豆瓣评分:7.2
段奕宏凭借《暴雪将至》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这也是段奕宏第三次获得影帝,其演技深得业界的认可。
接下来正式进入问题(以下观点纯为个人解读)“为什么《暴雪将至》的票房不佳?
主要可已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是观众心理预期、一个是观影的门槛(时代背景、G点方向)。营销事件不做说明。
一、心理预期
我知道这部片子即将上映是看到了段奕宏获得影帝后。个人特别喜欢段奕宏,从电视剧的袁朗、龙文章,到电影的《烈日灼心》《白鹿原》《记忆大师》。
对于《暴雪将至》这部电影,很多观众可能像我一样是以“犯罪悬疑片”的定位外加欣赏影帝级的演技去观影的,这就是我最初的心理预期。
可是在100多分钟的观影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心中对犯罪悬疑片中某些关键因素的期待。如:高超无破绽的犯罪手法、意想不到的作案工具。逻辑缜密的破案过程,案情的推理拆解,出乎意料的结局。警匪之间的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彼此试探,伴随着动机转变而出现的剧情反转。
没有满足到这些观众的心里预期,没有触碰到观众的G点,就很难有一个好的口碑传播。外加影院的排片等原因,会多方面影响到票房。
并且对于悬疑剧情来说,这并不是一部逻辑严谨的电影。像段奕宏与凶手的追逐戏后,通过最后的结尾我们会知道,凶手被卡车撞死了。这是一个出了人命的车祸事件,而前边交代段奕宏是一个破案嗅觉灵敏,哪里有案情就往哪里跑的人。
他不可能没有听说这里出了一场车祸,而且是一个与他进行追逐凶手时间线有高度重叠的车祸,但是他居然没有去这个现场。这是其中的一个破绽,而电影剧情中段奕宏杀人、江一燕自杀几乎都是基于这硬设定,才发生的事情。还有像段奕宏的刑侦笔记没有随身带着也算是个破绽吧。
所以对于想要看一部优质“悬疑片”的影迷来说,这部电影不会给他们以满足。
二、观影门槛
尽管这是一部好片子,但是一个有一定门槛的好片子。接下来就说说门槛。
这部片子的好除了媒体口耳相传的段奕宏影帝级表演,还有关于时代的大背景90年代的下岗潮。像贯穿全片的大雨,其实一方面就隐喻了下岗潮大背景下人们内心的惶恐与阴郁不安。而在阴暗潮湿模糊的地方往往会滋生出压缩式的、密度极高的恐惧不安,从而引发犯罪等阶段的行为手段。
下岗潮的带来的恐慌和压抑就是一个时代性的门槛。
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初衷是放松或者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所以对导演在镜头语言的使用、大空间结构设计的美感、钢筋水泥火星等构图摄影上的追求,这些方面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而为了感受镜头语言而二刷的观众也只是小众,这就是另一个观影门槛。
《暴雪将至》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大片,但他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尤其是作为董越导演的处女作。
最后那场段奕宏回厂和拉狗老人的相遇戏也许有自己的深意。一个劳模并没有被任何人记住,所有人不过是经济腾飞的牺牲品,而劳模就是对民众的洗脑而已,你就是我养的这几条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