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的尘世,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疯狂地追逐着名与利;无名的压力,让尘世间的众生困苦熬煎却不得喘息之机。面对这样的尘世与压力,幸福成了众生共同的追求,普通人追求的幸福是有钱有权,以为有了钱、有了地位就可以得到幸福,可熟不知,真正的幸福对于有钱、有权的且执迷之其中的人来说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世间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成为帝王又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帝王依然自称孤家寡人,也是实属帝王之无奈表现。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心理感受的描述,所以,既然是一种内心的感觉,那真正的幸福就是不应假于外物的,是应该向内心索求的。世间没有哪一种由物质所带来的快乐可以是永恒的,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暂时的缓解,师傅在法义中说,幸福固然和物质条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状态,在于我们对自己需求的定位,即便是暂时改变环境,也是换汤不换药的被动举措,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体证生命真相,才能从根本上转迷为悟,摆脱痛苦,迎来幸福。
要想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摆正自己需求的定位,就要先弄清到底我是谁这个问题?到底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肉身吗?通过学习法义,我了解到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段,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在身体之外,我们又会陷入活在自我的观念与心态中,这样一来,又容易被喜怒哀乐的情绪所累,被情绪所控!其原因就是把情绪当成了“我”,于是就会在乎、执着、迷乱于情绪的变化,终而成为情绪的傀儡。要想摆脱情绪的操控就要认清“我执”给生命带来的危害,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贴上我执的标签,让自己和它产生关联,爱恶之情,得失之感就会让自己寝食难安,一旦将我执的标签去掉,不让自己和那些事联系起来的话,则任何事物的变化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了。也只有当我们不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处处淡化自我,为他人着想,才能不必害怕“我”的利益受损,不用担心“我”的自尊受挫,远离我执,而备受大众欢迎,自己也能安乐自在。所以,佛陀所说的“无我”所否定的就是加诸于“我”的那些错觉,而非现象本身。只有认清生命的真相,认识自己,才能把握前行之舵,成为生命的主人。
要想彻底认清自己,我们还要弄清楚自己生从何来,未来的归宿又在哪里?答案是就在我们当下的心行。现在的生命形态,来自于过去生的积累,对于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安住于当下的心行,不要再因有不恰当的沉迷、执着,而让自己犯更多的错行,因为未来的生命的发展,是来自于今生的积累,所以,佛教育我们注重当下的努力,这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也是我们能改变命运的着力点。
说到命运,佛法认为,命运就是生命的发展规律,命运体现了生命发展的因果,是以不同心行作为因而导致的结果,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命运走向。我们所说过的、做过的、想过的事,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力量,这种力量,正式未来影响生命走向的因。因为心念会成为习惯,并逐步固定位心态,进而导致不同性格,导致不同人格。如果不对负面的信念加以管控,那我们很可能就会被我执掌控,被我执发展的负面力量占据。因为我执是我们的本能,是不假思索就会维护自己的本能。修行的意义就在于帮我们调整方向,调整我们有被掌控转变为掌控者,从而有选择性地强化某些正面心里,淡化并逐步根除某些负面心理。所以,命运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由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所设定的,是由不同行为所决定,这种决定命运的因素,佛教称之为业力,所谓业,又可以看做是我们生命程序,程序是由我们的身、口、意自己编写的,我们编写不同的程序就会进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轨道。所以,我们要改变命运,也要从改变心行程序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