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关于独立音乐人李志签约麦田音乐后的采访,一直是独立、自由、不妥协的独立音乐人的代表的他,人到中年做出了一个他年轻时绝不会做出的选择,签约公司,接受商业活动,那篇采访稿里这样说:人到中年,李志不得不面对体力、精力的大幅衰退以及最难解决的命题:如何找到坚实的价值寄托,撑起人生下半场。十几年来,他高唱着一首代表作《这个世界会好吗》。而如今,他要把问题抛给自己:这个李志会好吗?
这个李志会更好坦白来说,对于李志其人其歌,我接触不多,是一位有些文采的学弟在空间写诗歌碎碎念的时候老念叨李志和他的歌词,抱着好奇听了一些他的歌,听到的是他似乎喃喃自语地表达着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的迷茫与疑问,听歌的我们也是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奋力挣扎的平凡之人,总能从他的歌中听到自己的心思,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如此热爱他,他代表的是理想主义,不妥协,坚持做自己,而我们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这样。
笑容纯真如孩子的朴树在我所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歌手中也就朴树能做到这样自由地做自己表达自己不被世俗羁绊,他们都活得纠结拧巴,被生活和现实打磨后仍旧是那个有理想的个性少年,但我也明白,李志与朴树相比更不容易。朴树在音乐上,是有天赋的,也很早就有了知名度,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于他的管教比较宽松,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做音乐的时候可以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打磨,去到国外制作音乐,因为一个细节不满意全盘否定之前的制作,他痛并快乐着。
之前他去参加节目《奇遇人生》,他说他来参加纯粹是因为答应了阿雅而且也觉得这个节目很有意义才来,他那时没有表达欲,对于生活没有热情,不敢面对镜头,说话结巴,活得拧巴,很多观众都不喜欢他,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他个性的纯粹和对现实的不妥协。从而明白了为何他的作品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因为不被世俗羁绊,自由地做他自己表达他自己,而且他其实有追求极致音乐的态度也有这样做的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现在虽然是租房子住,但租的是别墅,在节目中也直言他会接受商业活动是因为没钱做音乐了,但他不用担心自己和乐队成员的温饱,可以说他在做自己的旅途中多的是与自己灵魂的自洽的挣扎而不用多理会外部世界或者生活给他的压力。他的作品也多是至纯至美之作,他用他清澈空灵的声音如天上的仙子般诉说着他心中的理想之境,在他的作品里,我听到的更多的是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他有天赋,他的作品放在那就足够人们揣摩赞赏,其它音乐人也做不出那样的好作品。
喃喃低语的李志而李志不同,他最初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的时候,从大学退学,父母不支持,吉他弹得不好,被一起玩音乐的同学嘲笑,生活拮据的他为了能吃好一点大冷天跳进许愿池里用脚捡硬币,这些生活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自卑,但他依旧不对现实妥协,坚持做自己的音乐,他把自己的经历揉进了他的声音和他的歌里,不同于朴树的清澈空灵,他的声音是带有沧桑感的有故事的,他没有好的录音设备,歌曲制作并没有什么很专业,但却突出了他的情感表达,少了那些电子设备的喧嚣,那些喃喃低语直击人心,他的歌适合晚上独处时一个人静静聆听,面对着的是自己真实的灵魂。
在他因为《这个世界会好吗?》火了以后其实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乐队的时候,这时他却做了一个旁人看来吃力不讨好的决定,在偏远的地区做全国巡演,在学弟跟我分享的一个关于李志和他的乐队巡演的视频里,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没有那种别人一听就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的作品,多的是在现实生活打磨下的碎碎念,至今没有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决定不再执着于与自己死磕,而是想要把好的音乐带给更多偏远地区的人听,大城市里的人满足精神的各类活动太多了,不缺他一个,可很多小城市却没有这样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于是他和乐队成员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叁叁肆”巡演。他力求巡演现场音乐的专业度,设备都用好的,成本在不断增加,票价却不变,有一次巡演被迫终止,他们在Live House继续,并答应以后再来这家Live House做一场免费演出,他做到了。
可是在中国懂他的人和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的人实在少,他们开展活动是常常被同行,地级市政府甚至歌迷举报,看到那个灯光师哭着说:为什么外国人都懂得李志在中国做什么,中国人却不懂? 他自己也说在思考“叁叁肆”的意义和价值,我想,他自己已经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影响了很多歌手和平凡中的普通歌迷们,他们有了对于生活和音乐的认真态度,对于坚持做自己多了份坚定,他做的事现在或许很少人理解,但有他在前,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把他当做偶像接棒继续做这样的事,他开辟出这条道路,在他后面走的人就会更有勇气和毅力去坚持做这样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他坚持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说朴树的音乐是专业度和自我的表达,是往高处深处走,那么李志的音乐则表达的是普通人的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挣扎的真情实感,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音乐的意义,感染了更多的人坚持做自己,他拓宽了音乐的广度,加深了音乐带给人的力量。
而朴树和李志都开始接受商业演出时,很多粉丝会觉得他们走下了神坛,到底还是对这个世界妥协了,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大家都在和现实妥协,活得越来越好,凭什么要让他们代替不勇敢的你们抵抗住时间的消磨和现实的折磨,他们是人,不是神,在现有的规则社会下,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地过着自己的理想生活,人到中年,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很切实的问题,如果生活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那这样的理想主义是不是有些愚蠢了呢?不妥协不是死撑,选择商演,选择签约,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坚持自我的理想主义,不让自己的身体问题和生活状况阻碍自己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不妥协!
《一本好书》的毛姆和斯特里正好最近看了《一本好书》里赵立新老师和黄维德老师演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是一本永恒的经典之作,讨论的也是永恒的话题:在理想和现实之中如何选择与平衡?毛姆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这一步作品,书中的斯特里比历史上的高更更加的理想化。主持人说这是一本人到中年去读才更有感触的书,我想李志和朴树应该是在中年之前就看了这本书或者类似的书籍,对于理想的追求才会如此执着。书中用极端的例子来表明天才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义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的。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书中的斯特里就是这样一个纯粹为艺术而活的理想主义者,他抛妻弃子,生活拮据,甚至不想要多余的感情和欲望,活着纯粹只是为了画画,画画而不是为了出名,只是觉得他活着除了画画没有其他的事愿意干,他抵制世俗对他的侵蚀,压抑内心的欲望,最后创作了很多惊世名画。
可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理想的,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摇摆不定,只不过大部分人落在了六便士,只有少数人够到那个月亮,还有一部分始终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摇摆不定,我有的时候也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李诞说,人生是无意义的,但人生有美,开心点吧,人间不值得。一开始和蒋方舟约好的一起专注于写作,后来爽约去做了脱口秀,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与世界和解了,但我个人从他参加的《十三邀》和《奇遇人生》里看,我觉得他或许只是假装很快乐,用不正经的表情带着戏谑的口吻吐槽着这个世界。许知远做《十三邀》,不在乎外界的评论,带着自己的偏见对这个现实世界发出疑问,他的呐喊有多少人能听懂?朴树唱着《平凡之路》是否又真的甘于平凡?李志唱《这个世界会好吗》,他自己回答,这个世界会好的,可我还是想问,这个世界真的会好吗?我想,这个世界会慢慢变好的,因为有像他们那样的理想主义者正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一点一点改变这个世界,任何时代都会有那么一批理想主义者愿意那样傻逼地坚持下去。认为自己的坚持能够让世界有那么一点点改变那就足够了。
感谢在空间分享李志的歌和私发给我的他巡演的纪录片的学弟,你说在大学身边人都不知道李志,我觉得自己也知道得太晚,感谢你让我遇见了他和他的理想主义,也感谢在朋友圈里分享那篇采访并且在我评论后手写随笔回复我的书友,你替李志感到高兴,我觉得能通过你认识他,发现理想的实现不一定是要对现实一味的抵抗,令我获益良多。感谢音乐人Asen对我观点的认可,我觉得您身上就有李志的某些特质,衷心祝愿您未来在音乐道路上能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感谢一开始转发那篇文章的那位小哥,一直在支持李志的音乐,通过您知乎问答了解到您的独自旅行奇遇,后面看您独自出国旅行,经常做的各种美食照片,偶尔深夜发文,句句诚恳,表达着您的孤独,善良,温柔与对生活和这世界的热爱。
你们是我所能看到的对于李志其人其歌和他做的事有同样认同感理想主义者,虽未曾谋面,但能想象出你们在生活和现实中对理想执着追求时面露倔强和坚毅的脸庞。
如果有可能,真的很想去听听李志和他的乐队的Live表演呢!那么一大群的理想青年一起高呼“这个世界会好的”,应该是很激情热血的场面吧,即使不再年轻的我终于觉得要认输了,回忆起来那也一定能令我热血沸腾!
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没有天赋很难够到月亮,但我总想试着仰望和追求它,我想这样才不至于在这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活得不甘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