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浅浅
一次,我在买面包,碰到一个朋友圈里的朋友。他问我是不是很喜欢看书。我笑笑说,是的。
他说他看到我朋友圈中发的有读书相关的信息,所以就觉得我应该是比较喜欢看书。他说他很佩服爱读书的人,他上学的时候也很喜欢读书,工作后就不怎么读了。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脸上始终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
接着,陷入短暂的沉默。我最怕与人交流中出现这种场面,这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令人觉得有义务必须说点什么,以打破令人尴尬的沉默。
我觉得出于礼貌,这时也应该轮到我说点什么了。
“嗯……闲着没事,就看看书打发时间吧。”可能是出于一种面对陌生人的羞涩慌乱心理,再加上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自我学习成长,养成的根深蒂固的谦虚习惯,使我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提着面包走出面包坊的时候,我就意识到那句话说得不够审慎,与事实相比,欠缺了一点儿坦诚。想到这,我感到脸热心跳,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心下有些羞愧。但我于短暂的随机交流之中,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似乎也只能说出那样的话。
在我小的时候,除了学校发的不多的几本教科书,几乎没有其他来源的阅读书籍。
每次开学领到新书,我一会儿就把语文课本读完了。就连《思想品德》书中举的案例,那些描述性的语句,也会让我觉得十分生动有趣,读到欲罢不能。
周围都是以种田为生的人,几乎没有热爱读书的。家中有藏书的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有,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也鼓不足借阅的勇气,甚至连这样的念头都不敢产生。在这种贫瘠的阅读环境下,如果有幸跟同学借到一本书读,被长辈看到了,也会觉得这是在看“闲书”。
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所以我总是鼓励孩子读书。只要孩子是在读书,就算是因此忘记了其他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我也很少去打断。毕竟,从长远来看,读书才是一辈子的事。维护阅读的兴趣,使它不至于在粗暴蛮横的否定与斥责中弱化下去——甚至连续多次以后,消失无踪;比一次作业、一场考试更重要。
有时,听到一些孩子喜爱看书,家长却不支持,觉得有那个时间,怎么不知道好好学习——他这个“好好学习”主要是指学习学校里的课本。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会有一种遗憾而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经典的书籍,可以教给我们许多人生道理,解答我们很多困惑,滋养我们的心灵。不断地阅读,就会不断地成长进步,我们的思想与心灵将会像高级智能系统一样,不断地得到更新迭代。
我常常对孩子说,想读什么书就能读到什么书,并且还有大把的时间读书,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要珍惜这样的宝贵年华。
如果说我小时候,因为年龄小,加上没人引导,读课外书籍时,心理上消遣的成分居多。那么,现在已经不是了。
这几年,我总是有意识的大量阅读。尽管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觉得很有意思,也很享受,但这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我常常写作,我需要为着它多读书。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阅读。哪些作品能给我的写作带来灵感的火花,并且给我的文笔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我耽于种种乐趣,莱奥妮姨妈却信仰诚笃,从来不会享乐,整天只知道数念珠做祈祷,我一心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老为这在折磨自己,莱奥妮姨妈却是家庭中绝无仅有的一位,居然不明白看书并非打发时间和“消遣”,结果弄得复活节那一阵,星期天虽说不许干正经事儿以便专心致志做祷告,却是允许看书的,我和这样一位姨妈之间,从外表看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我甚至会发誓说我跟她绝无半点共同之处……”
这一段是我从普鲁斯特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里摘抄的文字。
看书并非打发时间和“消遣”,它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