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埃及金字塔是由奴隶修建的,反应了奴隶们悲惨命运,但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认为修建金字塔的人是一群积极乐观的自由人,理由是金字塔建设如此宏伟和严丝合缝,一定是乐观者建筑成果。
再看一个故事。
在肯德基餐厅遇见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男孩吃快餐,爸爸教导说上学了要好好学习,认真学习才能考个好大学,孩子啃着鸡腿只是嗯嗯嗯回应,孩子妈妈不失时机附和,爸爸说的对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呢,还是吃为主。
这个场景我们都不陌生,作为家长总是认为要激励孩子,恨不得孩子天天学习别偷懒,能吃苦才会学习好。
我们大脑天然有个逻辑:好好学习不贪玩——吃苦耐劳不享受——成绩优异好前程。为此按照这个逻辑进行家庭教育,看不得孩子玩一会,学习差一些,好了还要好,差了没有好好学,原因简单归纳为享乐主义不吃苦。
这里有3个对立词语,即玩与学,苦与乐,成功和失败,或者说师与匠。
我们一味追求学、苦、师,讨厌玩、乐、匠。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强调学习吃苦不能说是错的,但避免不允许玩耍和享受。
为什么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因为家长只让学习不让玩,只让吃苦不让愉快,体会不到学习快乐,成了为家长学,被逼着学。
以前会说高分低能,现在看优秀学生都是多才多艺类型,这与恰当教育观有关系,这个教育观就是“玩是学学是玩,乐成师苦成匠,倒过来就明白,跳出去太有趣”。
苦行僧需要强大自律性,不是普通人做到的,我们追求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要接受学和玩、苦和乐的辩证关系,对极力回避的玩与苦,要正视,要“拨乱反正”。
人性趋利避害,该玩就要玩,玩中学习才是王道,玩着学习。能吃苦也不要吃无意义苦,有苦有乐才是王道。
孩子小时候学二胡,去前后楼的老师家,跑到人家家里到处藏,回家贪玩不练习,怎么办?当时没啥好办法,初衷就是学点爱好,不求考级,不愿好好学习说明不是爱好,那就别逼着硬学。
后来,就凭借这个拉二胡如同“杀鸡”水平,就敢上台表演,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初中,这样下来没有成为兴趣但也不至于副作用,促进健康成长就是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