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08:58 被阅读0次

金山晚眺

宋·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赏析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中,后因砂土堆积,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据宋人周必大说,此山大江环绕,每风起浪涌时,其势欲飞动,故南朝时人称“浮玉山”(见《杂志》)。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因改名金山。   

此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气。西津在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诗人站于金山之颠,西向遥望,只见一轮新月,悬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气,非烟非雾,正冉冉升起,几与天接。烟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层淡淡的云翳。这两句明暗交错,上下相对,不仅使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而且避免了色调上的不和谐。“西津江口”四字,既点明“晚眺”方向,又划定了所见景色的区域。“月初弦”三字也有双重功用,既是写景,又是记时这种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动和形状变化来点明时间的手法,古人诗中常用,远如曹植的《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近如唐代刘方平的《夜月》:“北斗阑干南斗斜。”机杼正自相同。

诗的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清渚”、“白沙”,则写出了月下之景。“清清白沙茫不辨”是承前一句“水气昏昏上接天”而来。白天从金山眺望西津渡,对岸景物是可以看清的,唐代诗人张祜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金山寺》)之句;但此时既已入夜,又有水气,诗人眺望的结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应灯火是渔船”作一转折:尽管对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过水气,还能看到江上灯火,隐现明灭,诗人因此判断道:那一定是对岸的渔船了。诗人在这两句中运用了反接法,便使诗句显得摇曳生姿,别具风调,比前两句的平叙景色更引人入胜。元人刘壎在《隐居通议》中说:“作绝句,当如顾恺之啖蔗法,又当如饮建溪龙焙。”也就是说,绝句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渐入佳境”。这首《金山晚眺》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此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秦观诗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张祜诗相同:一,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写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二,描写手法相同,一用“潮落”、“斜月”来暗示时间的推移,一用“月初弦”来点明时间;三,境界相似,秦观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是化用了张祜诗的“两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诗的出处。但张祜诗明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属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夜不成寐的情形,而秦观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感,而是将情感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景中含情。这又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相关文章

  •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金山晚眺 宋·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赏析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

  • 七绝.依偎

    相视会心尽释然, 依偎相赏蔷薇鲜。 呢喃双燕梁间语, 清渚白沙共暖寒。

  • 不负

    风落成霜,白沙颓佳,茫雾初歌,芳迹浔空。 葳蕤频荣,清嘉草木,萤火大暮,君心不负。

  • 庄子的39个寓言故事(一)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一) 1、望洋兴叹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

  • 清 微 茫 千 风 拂 茫 里 翩 百 无 不 霜 草 穷 应 ...

  • 渚清。

    景元朝景清帝二十四年。江湖动乱,魔宫崛起,新上任武林盟主却不见音讯。 正道众人借口讨伐魔宫,此刻因谁人领头发生了口...

  • 《五绝*夜》

    旧露随风淡,新霜借雾浓。 谁家灯火暗,不辨故人容。

  • 长相思

    天亦茫, 路亦茫, 灯火栏珊泪满衫。 一曲断衷肠! 朝何往, 夕何住, 心念切切怨沧桑。 相思化妻凉! ——清沫淋紫

  • 稼翁七绝.海南听涛

    椰风琼海白沙滩,帆板渔船浅水湾。 缱绻潮痕听浪语,留连暮霭对鸥闲。

  • 夜色很美 风很好 海很近 渔船在眼前 星星抬头见 如若灯火不辉煌 心便不惶惶 但愿平安与喜乐 热泪盈满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f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