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常规的理念中,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质变,那么,这里的数量是强调的量,而不是数。而在中医《伤寒论》中这个量一是指重量,二是指数量。重量不同,量变了会发生质变;而数不同,同样的也可以发生质变。这就与我们的常规理念有不同,比如药的剂量变化引起质变好理解,药的个数变化引起质变就不好理解。
从量变引起质变,可以举一个《伤寒论》中的用方剂量,在很多时候,按照现代科学的剂量不管事,李可老中医根据柯雪帆在按照东汉出土的计量单位来回顾《伤寒论》中的剂量时候,把一两换算由教科书上的3克,调整为15.625克后,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量变不到,质变就没有可能。
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好理解,我们重点来说说数变引起的质变。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炙甘草汤是一个养阴的方剂,用大枣三十枚。这个三十是一个“群阴会”,是十个基数中阴数之和。也就是二、四、六、八、十相加,这样一个群阴之和得数自然具有养阴的作用。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归四逆汤,是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是温养阳气的。这个方子用大枣二十五枚,这个二十五就是“群阳会”,是十基数中阳数之和,也就是一、三、五、七、九相加。
这两个方子效用相反,原因就在于这个数不同,也许有人要抬杠,说如果大枣有大有小,重量如果正好一样,那么有啥效果?如果仅仅是考虑重量,那么,这个命题似乎存疑。我们猜想,按照数变,按照个数,每一个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动能,不管大小,都是独特的,所以,才可能有这种数变引起质变的差别。数变,象就变,象变了,阴阳也就会发生变化。阴阳这个根本一变,全盘也就变了。
从这里面的例子,我们也似乎可以理解《周易》中的物、象、数这三个层面的差别。物的层面主要是重量的累加,体现的是量变引起质变。象的层面主要是道法自然所引起的天人合一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数的层面体现的是阴阳变化所引起的格局的变化,全盘变化的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