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疗愈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日子周而复始,生活波澜不惊,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切又像是在悄悄变化着。很多微小的事,在一天天的堆积里,酝酿,发酵,或好或坏,开始显现。
这是我写作的第五年。2017年,我还算风华正茂,在人生中最迷茫的日子,我注册了简书,开始在那里写日记。
那时简书的首页还在,有很多作者和编辑。写好的文章投稿,如果被首页推荐,所有用户都能看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上首页,后来梦想成真,有几篇被推荐到了首页,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
此后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简书,看看我的文章有多少点赞和收藏。
从那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很多书,每天有空就阅读,然后写一些感悟。最开始时我写的是小说,后来发现自己更喜欢散文,于是开始写散文。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有记录生活的习惯,写了很多日记。一本又一本,快乐和忧伤,都在一行行文字里。只是我不喜欢过去的生活,也不喜欢过去的自己,所以每记录一本,我都会销毁,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从小我就很安静,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坐一下午。看一下午书,看一下午电视剧,收拾一下午家务,把一切都弄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虽然偶尔活泼好动,但转瞬即逝。
我不喜欢打麻将,也不喜欢逛街,也不爱化妆……似乎女生喜欢的事情,大部分我都不喜欢。我也没有很多朋友,喜欢独来独往,最多身边就一个人。
不喜欢一群人压马路,将人行道霸占。尽管一个人看起来很单薄,但我喜欢独处的感觉,很放松,不用说很多话。
内向寡言的人,一般都高度敏感,善感但不多愁。有时一句话,一件事,她的内心已经演了两部戏。
这样的人最适合写作。
坐在电脑前,不上网,不看手机,不做任何别的事,暂时与世隔绝。静静梳理自己,将内心世界表达出来,所有的压力和不快都会一并释放。
《给青年作家的信》里说:“写作是难以言说的欢乐,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请走向内心,到最终,一切都是落在纸上的画笔。”
写作,阅读,相辅相成。文字的滋养比外在的物质更能涤荡心灵。那段时间,靠写作,我摆脱了工作和生活的烦恼,在一地鸡毛的琐碎里,拾起了希望。
阅读让我变得更快乐,写作让我感觉很舒服。这些年,我习惯了用笔表达,不再过多地讲话。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不再轻易向别人分享和倾诉,一个人悄悄消化。
我把喜怒哀乐都付诸文字,手中的笔即是剑,打磨着,挥舞着,对抗着一日日的兵荒马乱。
作家三毛说:“一个太过文艺的人,注定不会太快乐,心里有爱、有善良,骨子里住着孩子般的纯真,但也往往多愁善感,容易感知美好,也更容易体会悲伤。”
不可否认,我就是这样文艺的人。不合时宜,又凉薄寡淡。好像和谁都能合得来,又好像和谁都隔了一段距离。
文字,仿佛一束光,照见了我所有的孤独和落寞。它懂我的悲欢,稀释我所有的情绪和压力,让我不再焦躁,不再迷茫,是我坚强的后盾和依靠。
写作,是一座桥梁
行走世间,有太多纷扰,太多杂念,太多无奈,渐渐堆积成山,无处诉说。这些琐碎,有时就像水草,深深把你纠缠,压得你喘不过气。
想找个出口,却碰得头破血流。
想发朋友圈,辛苦编辑了一大段,结果一键删除。想说给父母听,他们年纪大了,不想再让老人操心。想说给朋友听,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知心人。想说给兄妹,想想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和烦恼,只得放弃。
到最后,你成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默默流泪,默默坚强,默默吞食、消化着一切。
没有人懂你,没有人关心你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他们只关心你是否有用。
而文字,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将我们内心的需求和外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出口。它吸收了你的伤痛,懂你的悲欢,将所有想说的话,都呈现在字里行间。
文字,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写什么样的文字,吸引什么样的读者。读者的点赞,转发,收藏,关注,都是认同你三观的体现。
都说见字如面,读过它的人,懂的自然懂。他们给你鼓励,给你安慰,如春风化雨,影响着自己。
写作,是通过文字表达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实际上是间接地向更多人介绍自己以及自己的产品,帮助自己与外界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帮我们链接外面的世界,链接着我们喜欢的人以及向往的人生。
写作,是个人能力放大器
写作是一项复合技能,它不仅要求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做好时间管理,还要作者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
想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不容易,能运用自如,写一篇行云流水的文字更不容易。
写作,可以帮我们提高竞争力。无论对学生,宝妈,还是上班族、律师、医生、教师,企业家等,写作对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
跨行“打劫”“内卷”,行业内人才济济,想要立足,不仅要有过硬的生存本领,还要会维护人脉,懂得自我推销。
其实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推销自己。
文字,就是很好的工具,也是很好的武器。通过写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链接志同道合的人。
文字,本身不能帮我们赚很多钱,但它带来的附加值,可以让我们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前不久,一个相识多年的文友开心地告诉我,她去新单位上班了。新工作不错,环境好,待遇是之前的好几倍,可谓相当丰厚。
她还说这几年写作,出书,总算有回报,在这次面试中出书给自己加了不少分。原本她不报希望,结果被意外录用。
她原来是小学老师,后来跳槽到上海一所排名前三的私立学校。她发给我学校的招聘信息,上面有招聘要求,我看了一下,限制条件很多。
文友虽然很优秀,但应聘的人也很优秀,她能脱颖而出,如她所说,出书确实给她加了不少分。
苏州作家兼企业家蒋坤元老师,他原来跟阿舅跑业务,后来自己开厂。创业初期非常艰难,为了接订单,四处奔走,还遭受同行的排挤。
最苦的日子里,他一边记录生活,一边疗愈。他写自己的创业经历,出版成书。
在拜访客户时,别人递上名片,他却送一本自己写的书。一个作家,又写书,又办企业,客户觉得他很特别。
于是就看他写的书,了解了他的故事后,也知道了他的为人,很受触动。
渐渐的,他就用这种方式,得到了很多客户的青睐,订单越接越多。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很多同行逐渐倒下,他的生意却越来越好。
蒋老师说,一张名片涵盖的信息有限,会很快被遗忘,但送一本书就不同了,十几万字的内容,信息量大,可以有空慢慢看。
写作对普通人来说,也同样有益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是一份不错的技能。
粥佐罗曾经说过:“写作是抗击性最强的技能,它可以为所有技能赋能。”
写作不仅仅体现在写文章上,它还可以是一份邮件,一份报告,一篇文案,甚至可以是微信群里发出的一段文字。
你对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文笔,还有你的三观,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思路,体现了你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任何时代,会写字,会表达传播的人都占有很多优势。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写作的习惯。比如毛泽东,蒋介石,曾国藩……很多政客高官,他们不仅从政,还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日记。
我写作,不是为了得到更多,而是为了选择更多。逼自己去深耕一门技能吧,不管以后如何,至少你手里多了一种选择。
作者:柳兮
期刊作者。自媒体作者。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协会员。已出版散文集《阳光暖暖,流年珊珊》。第二本书《愿你所得,皆为所期》即将出版。
出版小青文美文系列图书合集《十万种乡愁》《星星的眼睛》《我在未来遇见你》《深深太平洋》《拉着我的手》《把世界放在耳边》《谁说这是白月光》等,文章入选《2020中国年度散文诗》《遇见梦想,遇见美好》等多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