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先讲个故事:
从前,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一年后,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取什么名字呢?小两口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了,就叫他”爱国”吧。
过了两年,二儿子出生了,取名“爱民”。
又过了两年,三儿子出生了,顺着老大老二,给老三取名“爱党”。
邻居都夸,看人家孩子,取的名字多好听!
可是因为种地,他家得罪了村里的老王,老王贪黑起早挖空心思想找他家茬,就想整治整治他家。
等老三出生,名字取完,老王就把那两口子告到了大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
而且问题很严重。
理由是从三个儿子取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两口子叛党。
老王对大队书记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明里他家“爱国”、“爱民”、“爱党”,合起来,暗里就是“爱”“国民党”嘛。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4072/fe5b4730ea3dcc19.jpg)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这个文革时的故事,似懂非懂。
这是一堂数学新课,学习乘法分配律。开始我用这个故事导入,使枯燥乏味,很有难度的乘法分配律,通过故事便于理解。
我在板书上这样写道:
爱国+爱民+爱党=爱(国+民+党)
把汉字换成数字就是:
5*12+5*46+5*42=5*(12+46+42)
学生一看,很快算出此题得500。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方便快捷准确算出试题的结果,这就是简算。
而分配律的反运用学生往往出错,就是分配不到位。
于是,我在给学生纠错时还是用故事中的名字来举例子。
如,爱(国+民+党)=爱国+爱民+爱党。
学生往往做题时,只给第一个分配了,错成:
爱(国+民+党)=爱国+民+党。
如25*(4+10+8)=25*4+25*10+25*8=550这是正确分配。
学生错在分配不完全,只把25分给4,10和8就不分了,这关键步骤错了,整道题就错了。
经过训练和纠错,特别是这个故事在学生头脑中的烙印,到最后出错的就很少很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4072/15089a3f29512c3e.jpg)
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教学时取的不是它的真假,而是取其利于教学教法的方面。
每次教到运算定律这个内容,我都是用这个故事,还别说,屡试都成功,学生掌握快,出错少。
家里有小学生的,学到这个内容,不妨用我的这个故事试一试噢!
独家秘籍,我以前都是不外传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4072/7d01c9f4c2e6d362.jpg)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