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心理咨询师的三个故事

作者: 合硕咨询贠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4:58 被阅读29次

    一天之内连续听到看到几件事:

    一个是一对老年夫妇,年近九十,身体不太好。孩子们都挺有钱,请了两个保姆照顾着。住的是一线城市珍稀地段小洋房,吃的是点餐制想吃什么做什么,还有定期吸氧,体检,等等。

    但向我描述这些的那位朋友还是眼含泪水,因为去看望时发现孩子们都不太理爹妈。虽然住得很近,但除了吃饭时桌上见个面儿,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交谈,仿佛两不相干。

    另一个来自于一位母亲的诉说。当年因为躲计划生育,把老小放在老家,拼命在经济上补偿代为照顾的亲戚,花的钱操的心比对老大多得多。衣食无忧到现在,看孩子发展得不好,很贵的学费送去学国学修养学学习方法。

    结果到现在,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学无所成,好吃懒作,对爹妈充满抱怨,对外界一无所知。“上辈子做的什么孽?养出这么不象我的孩子!”

    最后一个是随后翻朋友圈看到的,李宗盛写了首关于父子关系的歌《新写的旧歌》,扯出他之前很少提到的父亲,以及二人之间的隔阂,“两个男人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

    文章后面又提到姜文,总是牛×登场的人忽然在访谈节目里说自己不自信,因为和妈妈的关系不好,而且母亲已经去世,“永远不知道怎么让她为你做的事而高兴!”沉痛和激愤溢于言表。

    这些内容凑在一起,让我很难受,随后意识到:之所以这些身边琐事会如此触动我,是因为它们无意中触到了人心最深处的主题:

    一,我们是多么渴望爱与被爱啊!

    小朋友刚学会一点小技术时,总爱在人前演啊演,除了不断复习,增强自己的效能感外,更多是想看到旁观者欣喜肯定的表情。再大些,报喜不报忧,甚至不惜被贴上“撒谎”标签的青少年,也不过是希望能被爱些再爱些。

    从小到大,好象我们都热衷于功名利禄,但有几个人真地很清楚自己心之所向,目标所指,恐怕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让亲人享受到,让自己爱的人关注到吧。

    二,我们的爱总是耽搁在路上,去不了它要去的地方。

    悲剧的是,这些美好的深切的念头常常无法实现。象文章里姜文考上大学,妈妈不在意,给买了房,人家也不去住;象故事里那位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没法抵达孩子的内心。或者身边一些人,以爱之名努力做着彼此冲突甚至伤害的事。是由发出者到接受者的路太崎岖,还是爱的方式一开始就出了错?

    三,时间最坏,让我们无法重来。

    最悲剧的是,生命有限,它死死地追赶着,让得不到的和想给予的都更迫切,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戛然而止,让一切再无机会,除了瞬间弥漫的虚空和悔恨。

    所以,如果你正当年,请省察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方式,是否离爱太远;如果你已暮年,请尽量放下新愁旧怨,认命,也是爱惜所余不多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动心理咨询师的三个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e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