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许家村,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住在这里的世世代代村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锄头一铲子向老天讨饭吃。
雨水丰沛的年份,那碗里的米饭就盛满一些,遇到干旱的年份,那只能在米里多加些水,一日三餐喝点薄粥度日。
1996年,许洲6岁,有着高中文凭的父亲许昌年,是村里的村长。那时候电话还没开始普及乡村,小小的许洲只记得,父亲每天风尘仆仆地在村和管理区之间奔波,经常没时间和家里人一起吃饭。
当时村里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烟叶。每个人手上的田地有限,为了增加收入,春夏种植烟叶,夏秋季种植水稻。不幸得是,那一年夏天的冰雹,几乎毁了所有烟田。
拇指头大的冰雹不仅砸在烟田里,也重重砸在许昌年心里。这已经是第三年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知道村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
为了村民们有个好的收入,他自发到外地进修学习,回来后经过一番考察,发现村后山的那片红土地,是种植茶叶的好土壤,他利用晚上时间开动员大会,鼓励村民们种植茶叶。
对于种植茶叶,大多数人都兴致缺缺。一方面,对茶叶这个作物完全不熟悉,技术和资金都是问题。另一方面,几辈子的人都守在田里,他们已经习惯了靠田吃饭。村民们听完许昌年的激情宣讲,默默地低下了头。
经过多番动员,终于有两户人家愿意尝试。许昌年又开始了一系列工作,送村民培训、联系办理贷款,说服其他村民把土地租一部分出来,陪着一起解决各种种植问题。
三年后,茶叶终于开始产出,当第一缕茶香飘进村里时,许昌年激动得握紧双手,联系好的茶叶收购商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村民们也看到了种植茶叶的好,纷纷开始加入种植茶叶的大军。那几年的时间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村里有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安起了电话,交通工具也由双脚变成了摩托车。
时间一晃到了2005年,许洲的班主任通知他赶紧回家,说家里有事。他心里“咯噔”一下,回到家飞快地跑进父母的卧室,他的父亲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妈妈正坐在床边抹泪。
原来父亲接到管理区电话,山里很可能会发生泥石流,他一头扎进山里,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通知劳作的人,结果他没有跑过泥石流,被深深地埋在那片红土地里。
二十年后,大学大学毕业,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和爸爸一样的岗位,他终于理解了爸爸,理解了他心中的信仰。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