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微尘
天生愚笨与大智若愚

天生愚笨与大智若愚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7:07 被阅读0次

    《论语•为政篇第二•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与回谈话,他都没有任何质疑,好像是个愚笨的人。离开教室以后,留意他私下的言语行为,却也能够发挥不少心得。回并不愚笨啊!”孔子曾怀疑颜回是不是有点愚笨,但他通过观察发现,颜回其实不笨。

    《说文解字注》,愚,戇也。愚者,智之反也。愚的本义是痴傻、笨的意思,也就是不聪明,不明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够洞察人的善恶与贤愚,能够分别人的是非与作为,都是智的表现。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对,就是明白自我心性的表现。智慧的人明洞察人,能判断是非,明察智愚,愚笨的人反之。

    这样看来,愚笨是一个人不好的表现,因智力欠缺而导致言行比不上智者,可见愚笨是一个贬义词。一个人愚笨还是聪明,与天性有很大关系,但与后天的学习关系更大。有些人天性愚笨、鲁钝,像“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篇第十一•一七》)柴生性愚笨,参生性迟钝,师生性偏激,由生性鲁莽。但最后高柴从政多年,成为最得民心的父母官,而曾参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留下美名。因此可以说天性愚笨不要紧,关键看以后的努力,有时候“笨鸟也可以先飞的”。

    《论语》中有几处提到“愚”,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如《阳货篇第十七•三》,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为不移。”孔子说:“只有最明智与最愚蠢的人是不会改变的。” 愚蠢的人为什么不会改变?孔子也解释了,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依本性来看,人与人是相近的;依习染来看,人与人就有很大的差异了。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是智还是愚,习惯受环境、教育的影响最大,好学与不好学的人习惯相差很大,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高下。

    如《阳货篇第十七•八》,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什么人会愚笨?孔子说:爱好行仁而不爱好学习,那种流弊就是愚昧上当。不好学,就很难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来判断是非,明察他人。

    还有《阳货篇第十七•一六》,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愚笨的人有二种不同的表现,孔子说,古代愚昧的人还算直率,现在愚昧的人却只知耍弄心机罢了。

    看一个人是不是愚笨,还要看他是不是直率,是不是真诚,是不是真的老实巴交,非常憨厚。有的人表面装愚笨,背后却耍心计,利用愚笨的人天生老实憨厚来欺骗他人。这样的人非常可恶,也非常可恨。本来一般的人对愚笨的人都有一些同情,不会以对他们要求太高,但如果因此受到了欺诈,人们不会再同情他们,不会再帮助他们。

    一个人能一直保持正直、直率的品质当然很好,即使比他人笨一些也无妨。现在人们认识到了,人太聪明了也不好,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的甚至因为太聪明而丢了卿卿性命。但有一种聪明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那就是该表现聪明的时候表现聪明,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

    在《公治长篇第五•二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上轨道时,显得很明智;在国家不上轨道时,就变得很愚笨。他的明智,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这种“愚“叫”愚不可及”,也叫“大智若愚”,人们赶不上他的“愚”,也就是赶不上他的聪明,这种人是有大智慧的。

    这种大智若愚和前面讲的表面装愚笨,内心却耍心计,玩弄小聪明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一个有大智慧,一个仅仅只有小聪明。所以人笨一点不要紧,不要耍小聪明,不是每个人都有大智慧的,做不到宁武子那样,就保持正直的本性也好,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但很多的人唯恐别人说自己“愚”,非要表现出自己聪明的一面来,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让别人看了笑话。

    但“愚”毕竟是人们不喜欢的,因此如果知道了自己“愚”,可以立志好学,尽量让自己不那么“愚”。即使以后依然没有别人聪明,但至少通过学习,认识了自己,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足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生愚笨与大智若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gr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