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杂谈:生死之间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18:13 被阅读966次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由道所出,生也;随道而去,死也。人之生死不过是完成一个循环而已。但人活一世,生存质量的好坏却大有讲究。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活过正常寿命的一类人,有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一类人,有十分之三;照顾生命过份(养生过度的),提早死亡的一类,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重视养生,反而活不到正常寿命?因为“生生之厚”也。过于爱护这个身体,却导致了相反的后果。比如古人养生,有一个法子,就是炼丹服用。炼丹的材料,难免有毒,结果求生长,后果却是早亡。

    庄子讲了一个养生的寓言,说一个叫单豹的,隐居深山,喝泉水,吃野菜,七十多岁了,皮肤仍象婴儿一样,结果被一只饥饿的老虎吃了。另一个叫张毅的,追求外在的荣耀,凡是社会上有点头脸的,一定上门结交,结果四十多岁,就发内热而死。庄子说,养生就象牧羊,要鞭打落在后面的,而不是一味的在某一方面超逸绝伦,各个方面的和谐状态才最符合养生之道。但是,一般人的养生,容易走向一偏,着重于外在形体的保养,忽视了心灵的修炼;而高超的人,陷入绝对的精神世界而不知人世的所处之道,所以,“人之生生”,不免“动之于死地”也。

    另外有十分之一的人,他们的养生之道就符合了老子以道养身的要求,可以获得长寿的效果。老子认为这些善于养生的人,“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用其角,虎无所投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里的兕虎、甲兵是比喻,用来形容人世间的贪婪、贪欲,以及由此引发的争斗。有道的人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不会介入是非、利害的漩涡,当然避免了由此带来的祸害。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死地”。

    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在老子看来,这堵危墙就是人的欲望、贪婪、骄妄、机巧,离这堵墙远点,就可以全身免祸,安享天年。

    安享天年的意思,并不是说你活得越久越好,而是高质量的活出自然的寿命。人的寿命长短受命运的支配,你非常注意养生,身体心理都很正常,但是,上帝哪一天想你了,喝口水就能呛死你。所以,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和群之道,常忘机巧之心,活好当下的每一刻。让生活的每一秒,都是快乐和安祥的。

    另有一种说法,“十有三”是数字十三的意思。十三指七情六欲,七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六欲?一般认为就是声、色、衣、香、味、室六种可欲的东西。七情六欲,如果克制,就是生存的途径,如果放纵,就是死亡的途径。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是没有把握好七情六欲的缘故。

    如何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庄子讲了一个混沌的故事,东海之帝曰忽,西海之帝曰倏,忽、倏常到中央之帝混沌的地盘游乐,混沌待之甚厚,忽、倏为了感谢他,为他凿七窃,一日凿一窃,七窃成而混沌死。混沌无耳、目、口、鼻等外在感官,也就没有此等感官与外境接触追逐而生的烦恼,一旦忽、倏为其凿七窃,情欲大开,反而在追逐欲望中死掉了。

    桃花源

    混沌的故事有很深的意思,混沌代表了人类的早期智力未开的状况,此时没有区分,没有比较,大家过得平淡而快乐。就象《桃花源记》中所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旦智力开启,有了善恶的分别,竞争之心渐起,终至愈演愈烈,而人类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就不复存在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

    人类一旦开启了智力的模式,回到过去当然不可能,但我们应当了解,过度的竞争并不能带来生活的和谐,适当的减少欲望,不失为快乐的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Ordinaryime: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执意1:行事有度,清心寡欲,乃养生之道也。
        北池鱼:@12gyl 你说的对呀
        执意1:@赵大山 干嘛不说话?
        北池鱼:@12gyl 🙏
      • 0d22b43e50cf:死是生的开端,生是死的终结。
        北池鱼: @零点_a907 🙏
      • a686f02f0de7:很难啊,所以要修要炼。与文共勉之。
        北池鱼: @js_d 如果简单,也就勿需老子絮絮叨叨了。共勉!💪
      • AB774卢卢:我有位朋友,点哈佛毕业生。几年不见,在一起喝茶。我说,你瘦多了。他说没办法,奇虎难下。我想他一定争得很累,进去了,悟到了,却骑虎难下了。现哲学界也争得很激烈。我想若心平气和争论各提问题,是有好处的。然而从科学决不决定意识这个定义,竟连狡猾之类的词都搬出了。你进去讲你的认为,不准又是一堆帽子。现在天热,知不宜戴帽,自己便也“狡滑”了点,凉去了。
        北池鱼: @d5ac56bca774卢卢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关键是心在江湖,不肯放下耳。
      • 夸父奔月1314:修心养性,不是单纯的模仿古人练功打坐,而要通过不断的劳动,锻炼自己
        北池鱼: @YQZSK1214禅宗有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劳动是最好的修行。
      • 京中少年:生命本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满足时,会感到无聊,不能满足时会感到痛苦,于是便在无聊和痛苦中挣扎,故而无欲便无求。
        北池鱼: @木末一枝花 看来修炼要趁早!
      • 一只减肥的胖子:一旦陷入这欲望的漩涡,便越陷越深,身不由己。。。。。
        北池鱼: @y皮囊 理解。现代人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要付出很多,且行且珍惜吧。☕
        一只减肥的胖子:@赵大山 处在这个年龄难免欲望大,想要的多,但愿日后修行自己,知足常乐。
        北池鱼: @y皮囊 很少有人能够走出来,人生要警惕啊。
      • 可道非道:生命是什么?是一团血肉吗?有多少人在为这一团血肉在活。在我看来,生命是意识,生命是精神。要想提高生命的质量,关键看你的意识和精神能否提高。
        北池鱼: @可道非道 修心还要养性。
        可道非道:@赵大山 修心要紧啊。
        北池鱼: @可道非道 人是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 d3b1077b3797:人类一旦打开撒旦的欲望,就得以失去快乐为代价。众说纷纭的修炼,使人趋之若鹜,但是有几人能够达到天人合一,那不过就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而已。
        北池鱼: @gaoshl 有个理想,就有个方向吧。
      • 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圣哲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如何长生不老,超越死亡。而是让我们潜心地做好这些事情,就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安静祥和的走出这个你曾魂牵梦萦的世界。”
        北池鱼: @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与我心有戚戚焉。🙏
      • e954890c4cd9:养生还是养心拿捏不好啊,真的还需要接着修行呢
        北池鱼: @安逸的疯子 有心修行,久了自然有体会。
      • 阳明简述:古人言之有理。真正能领略生活之真谛的、看淡世间纷争的也只是少数。很多人明白道理,但实难为之。
        北池鱼: @阳明路四号 你说的对,所以人生需要修炼啊。

      本文标题:《道德经》杂谈:生死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r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