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朱家角古镇

作者: 汾湖草木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7:50 被阅读0次

    原创文字,文责自负。

    回忆起来,大约是十年前吧,参加青浦与汾湖的联谊活动时,我就去过朱家角古镇。那时候,由青浦作协主席凌耕老师和《分湖诗社》张社长负责联络,组织,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很频繁。

    现在,我想说的是,新年伊始,我又去了一次朱家角古镇。很荣幸参加了由青浦作家蔡静盈主持的杂志《湖区旅游》交流会。参加的人员均来自青浦,吴江,昆山及嘉善四地,印了那句“风从海上来,潮起长三角”。

    朱家角古镇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文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人民勤劳,民风淳朴,古迹优美,一个富有浓烈诗意的古镇之名。加之去过,所以,这次还没去时,我就已经对它有了一种别样的心情。

    开会地点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党建创新实验基地”室。

    七号一早,我与文友黄叶村人搭晶的车从汾湖出发,行驶四十多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

    正在环视四周时,走来一位年轻人和一位年长点的老师。他俩向我们试探地打听。这才知道,俩位老师同样也都是来参加此次活动的。特别是年长的莘老师和文友黄叶村人互通名字后,俩位作家哈哈大笑。莘老师是青浦作协领导,直夸文友,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某某某啊!

    一阵寒喧后,签到。然后去了二楼会厅室。

    陆陆续续,领导和文友们都到齐了。

    会上,认真听各位领民发言,我们吴江是区作协副主席金华和杂志组稿作者秀华发言。二华文采斐然,发言有温度,也有力度。

    我仅仅是一个写作爱好者,交流创作体会,探寻生活诗意的同时,有幸结识到各位老师,这是缘分,文学的缘分。同时我也相信,通过活动,领略长三角文化,进一步了解长三角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真实意义。诗人作家们更能以诗意的写作情感和视野,创作出更多精彩、精美的现代化作品。

    两个小时的交流会很快结束后,按会程安排,我们一群人到古镇上的“角里酒家”午餐。

    午餐后,集体先去“课植园”参观。参观此园,游客需要门票才能进去。

    进了园,第一眼所见的是马头。龙马精神分享给你,祝你马到成功!

    分散活动,跟着几位文友老师走,不知不觉一起跟着拍了几张照片。我是一个不喜欢拍照的人,感觉这一次,算是拍得多的。

    上海“课植园”占地96亩,是一座私家园林。主持人蔡老师说,课植园为什么“课”字在前?意在“课读之余,不忘耕植”。

    来到课植园,不得不提它的主人,马维骐,字文卿,这里又名“马家花园”。这是一座庄园式的园林建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耗时15年建成。在当时,耗资白银30余万两。

    行至“望月楼”处,一眼所见,此楼五层加顶,这在当时,应该少见。气派十足。

    远望过去,望月楼就在那里无言地向我们诉说或炫耀它昔日雄踞在园里的地位。虽然落花流水春去也,风光不再有,但主人家的富足、殷实从它身上更能展露给我们,轻盈的步履与惊喜的目光。无声胜有声,令游客止步,仰望。

    没有走近,但艺术与历史早已让我们触目惊心。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从小生活过的故乡小镇,那里有座文化底蕴深厚的赵楼。两楼虽然不能比,但很有意义。

    家乡的赵楼建于1942年,那是学生傅道新专门为纪念遵义文化名人老师赵乃康先生所建。上书“尊师重道”。其中,一楼为小青石打造,中间刻有“赵楼”两个大字,并题有《赵楼记》,记载了赵楼的来历。二楼为赵楼落成时,有当时的遵义县政名人题词纪念。

    今天的赵楼,作为尊师重教的象征,被保留下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附上图片。

    出了课植园,我们继续畅游古镇。正值兔年年末,冷风阵阵吹过,但一点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勃勃。

    沿一条条弯曲小巷观看,欣赏,各种美食举不胜举。琳琅满目的艺术橱窗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看着新鲜的,稀奇的,古怪的就稍作停留,拍照留念。

    游客甚多,古镇传统的悠久文化特色迎合着人间烟火气。在长三角洲,江南古镇,释放光环,释放喜庆之光。

    2024/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朱家角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o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