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卖火柴的小女孩》调整后,又该怎么来教?
《卖火柴的小女孩》从高学段调整到了中学段,即从六年级调到了三年级,有人说《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太长,阅读太难,调整后究竟又该怎样来学?之前,我曾经谈过这个话题。现在,还是听听专家的观点。
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谈长、难课文的教与学,我们再次得到一些启示。
他说:“今天,我来讲讲关于长课文和难课文的教学问题。”
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学生某一个学段学生普遍的那种认知水平编写的,对课文的选择是有难有易,长短结合。每一学段,每一教材,它不是说一个水平一刀切,它是长短结合、难易结合的。这样做可能更有弹性,也适合大面积使用。大家去选择去调整,要根据各自的学情来作调整,不要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去包揽所有的课,要实事求是。
长课文可以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读,那么难课文要求水平可以放低一点,这些在教材中都是有明示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三年级,确实是有点难,但学生其实大致上都懂。我想我们提问时可以提一些学生不太懂的,全部都是懂的就没有思考性。像这样的长课文,特别是童话没有必要每一段每一句都讲那么细,要求学生能够一口气读下来,大致意思能懂,就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的。
那么有的老师会问:“《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立意是什么?”是批判黑暗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吗?不是。那它是表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吗?也不见得是。就是说不一定要给童话都要提起它的思想意义。童话就是孩子们的故事,孩子们的生活。
《卖火柴的小女孩》属于小孩子的作品,是吸引和鼓励孩子们在其中展开自己的想象。所以童话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对孩子来说不完全是语言运用能力,它也是对孩子们思维训练很主要的一方面。包括有逻辑思维,这个高年级更多一点。对于低年级是直接思维、形象思维、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它写的主要是贫穷、饥饿、寒冷、以及人的孤独无助甚至黑暗。那么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一般比较缺少实际的体验的。但是又有必要让他们有所体验。现在孩子们哪体验过这些东西?那么让他体验就是展开他的想象,培养他的想象力。所以这节课,我想能够让学生大致地读懂,扫除字词句阅读中的障碍,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想象他们没有经历过的那种贫穷、饥饿、寒冷特别是孤独无助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让他去亲自感受呢?因为孩子们智商、情商的发育不单单只有美好,也要让他体验一下人世间并不美好的东西,世界上也有很辛苦、很可怜的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如果说一定要立意的话,我想就是这样。一个是培养想象力,体验不同的生活和培养他们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
我想说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原在人教版高年级的一个单元内,其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从体裁上看,课文有小说、童话等,只是单元主题明显,而单元专题不够突出。统编版教材把它调整到三年级,本单元的主题是明显的,即《童话王国》,课文全是童话。
我想:一篇文章无论调整到哪个年级,都是有理由的,怎么来教?关键是围绕单元专题,认真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实施“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之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