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大家肯定对这句话非常熟悉吧?这么多年来,有各种各样”虎妈“的方法和虎妈的书教我们如何“做”家长。很多家长们对”虎妈,虎爸“的教育方式奉为”圣经“,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大为赞同。尤其是蔡美儿的成功,郎朗的成功,更坚定了很多父母在逼娃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大家都相信那些无眠的夜晚、埋头苦干和数不清的牺牲最后都会换来回报。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这种现象更是普遍。你家刷一本题库,我家刷两本。你家报“学而思”我家报“猿辅导”……甚至,更多的母亲选择做全职妈妈,因为孩子的课业繁重,必须全程陪伴。无法做到工作和孩子“兼顾”。可是,这真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期望的“成功”吗?当孩子有厌学情绪时,当孩子对你咆哮自己的痛苦的时,当孩子在用红肿的眼泪无声呐喊时,你会迷惑,这样难道不对吗?当孩子说他抑郁的时候,你会不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虎式教养“出了问题?你还会想到自己对孩子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乐观、开朗、努力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可是我们现在做的,真的能培养出来那样的孩子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8762/b43c84af6ed373ae.jpg)
这本《哈佛妈妈的海豚教养法》给了我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希米康 哈佛大学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他有超过15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她自己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工作中收集了大量”虎式“养育的孩子的后果,而她自己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发现了这些“虎式”教养的孩子,并不能成为她心目中培养的孩子的样子。这跟她的价值信念背道而驰,在回想自己所受过的教育,他终于找到了教育的终极之路--引导孩子。这本书获得2015年国际图书大奖家庭教育类的NO.1。由《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53家媒体,联合推荐。
刚才我们说到“虎妈”的教养方式,能够让孩子得到所谓的“成功”,是有数据依据的。而依据的提供者就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的测试。不过这个测试意外地让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隐藏的一些东西:独裁型教育是不是让学生表现超乎水平的最佳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8762/b247dcc0196c3c74.png)
片段:
事实证明,数以百万计的亚洲父母是对的,只要让孩子拼命进行训练,他们就能成为顶尖人才。无眠的夜晚、埋头苦干和数不清的牺牲最后都会换来回报。但事实上,学生就算不刻苦耐劳地死背牢记和没日没夜地拼命读书,也能成为顶尖人才。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芬兰出现在 PISA 的两个表上。芬兰在这里是令人惊讶的异常值,原因并非它是唯一进入前五名的非亚洲国家,而是它拥有一个和独裁体系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
(解释)由此可见,学习不仅仅只有无休止的拼命读书和刷题一条路可走。我们还可以深究芬兰的教育方式。如果不用那些痛苦的刷题,没有拼命的内卷读书。我们还可以更注重孩子的个性来引导孩子。芬兰教育政策的主要推手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学生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同时隶属于团体。他们这种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海豚教养法。”
片段:
想要在今日节奏快、高度社会化、极度竞争以及全球联结的世界有好的发展,我们的孩子需要具备21世纪的技能。墨尔本大学的21世约技能评估与教育行动计划(The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Cent Skills Project,简称ATC21SM)组织来自全球60个不同机构的250多位研究员定义了四项 21 世纪必备技能。这些技能已经被纳入各地教育机构与职场环境,分别是四个“C”:
创意(creativity)现今的商业领袖把创意视为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重点不在于知道“对的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问“对的问题”。沟通(communication)你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原始智慧(raw intelligence),但如果你无法在不同媒介上有效表达你的想法,那还是没有用。合作(collaboration)不管是在家庭、职场还是全球社会,能够在团队中学习并启发他人才是今日的致胜关键。我把这套21 世纪必备核心技能称为全商(complete quotient)或 CQ。
(WHAT:)作者发现,海豚的教养方式更适合这种CQ的发展。创意:它们创造“工具”来狩猎和觅食,譬如把海绵套在喙部,在海底寻觅食物。批判性思考:它们可以发现和解决许多类型的问题,像是捕鱼器。沟通:很多科学家把它们用来沟通的口哨声、啸叫声和身体姿势当作实际的语言。合作:它们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狩猎、游戏和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跟群体在一起。海豚能够做到独立自主,但和群体关系很紧密。
我们的社会跟海豚的团体很相似,比如在当今社会和企业中:创意:现在各行各业都达到了极高的发展程度,而产品能不能被客户所接纳,公司打造的爆款产品如何“出圈”。“微信”替代了“信息”,“苹果”更新了手机格局。从“百度推介”到“小红书”到“大众点评”到“抖音”,无不都是新的“创意”。批判性思考:社会舆论越来越容易获得,而一个人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就显得非常珍贵了。沟通:在社会中很多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只不过有人习惯的用“对立”方式来沟通,就会导致很多问题变得更复杂。合作: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凭借单打独斗赢得最终的胜利。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带领团队成功成了制胜的终极武器。具备这些特质的人,会让人觉得值得信赖、可以随机应变,尊敬他人,处事公平。而这些特质正是真正的领袖特质。
片段:大自然会因为我们仰赖直觉行动而给予我们奖励。这些奖励会以复杂的神经化学物质互动形式出现。举例而言,脑内神经化学物质多巴胺一经释放,我们就立刻会感到幸福洋溢。我们做出行动,接收到多巴胺的奖励,就会被驱动想要再做一次。这是大脑正向反馈循环的基础,它的运作方式如下:做出有利于生存的行动→通过多巴胺途径得到正面奖励 →感到幸福或喜悦 →获得内在动力→想要再次做出有利于生存的行动。
我以前就特别反感孩子打游戏,我总觉得打游戏就是在浪费生命,可是孩子特别喜欢,我就陪着玩了一次没想到自己也陷入了进去。游戏的运作方式跟这个如出一辙:打游戏→赢了得到奖励(正面奖励,游戏里很容易死了之后再来一局)→感到喜悦和满足→获得晋级→引导你去再玩一局。我发现上瘾的都有这个机制: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打篮球:打篮球→打篮球的时候能够炫自己的技巧,还能赢得同伴的喝彩(正面奖励)→感觉到喜悦→获得内在动力→想要再次打篮球。就这样进入了正向的循环里。很多家长就容易过来说,我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学习,再评价孩子之前,问问自己,帮孩子找到这个奖励机制了吗?
有人问,那找到这个机制,就能一劳永逸了吗?当然不全是,我们还有海豚教养工具箱。
片段:
虎鲸宝宝出生时,妈妈不是把它举出水面吸重要的第一口气,而是轻轻地把它推向水面,同时示范游泳动作,宝宝刚出生便鼓励它独立。虽然虎鲸妈妈给新生儿传达了要自立的信息,但还是会与宝宝保持紧密联系,很少离开宝宝。虎鲸也会把宝宝带到靠近海滩的地方,甚至让它们搁浅并“自己想办法”回到开放水域,但整个过程中都会在一旁引导并随时提供支持。在阿拉斯加海岸,有人观察到虎鲸妈妈教导孩子如何捕鱼:虎鲸妈妈先追赶小鱼让它们聚集,然后让小虎鲸自行捕食猎物。虎鲸和其他海豚的幼崽一样,和母亲关系紧密但又很独立。小海豚学习所有技能时,父母都会在旁边观看并保护它们的安全,这些技能将帮助它们成长为群体中有用的一员。没有任何一只 30岁的海豚还会回去住到小时候的房间,吃老妈买的比萨,什么事都不想做。轻推、以身作则、支持、引导,鼓励自力更生和独立。
书中写出了海豚妈妈的教养方法:1.找到你想引导孩子的正向活动。2.创造有利环境3.以身作则4.引导孩子迈向成功。
拿孩子喝水问题举个例子:很多妈妈告诉我,我家孩子不愿意喝水,就喜欢饮料和可乐。1.首先你要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种原因喜欢和饮料。那有的孩子喜欢的是饮料的瓶子看起来很好看,有的孩子是喜欢饮料的甜味,有的孩子是觉得同伴都在喝,觉得很酷。(这个自己了解就好了)2.创造有利环境:如果可能的话,把所有含糖饮料(包含果汁)都丢出去。给孩子买个孩子喜欢的水壶。3.以身作则:自己要在孩子面前多喝水。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喝水。4.引导孩子。跟孩子解释喝水和不喝水的好处和坏处。当坏事发生时,跟喝水不喝水联系在一起。比如孩子大便干告诉孩子不喝水容易大便干,而多喝水解大便就比较容易。比如孩子胖,跟他们讲含糖饮料导致肥胖,而喝水导致身体苗条等。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多运动也可以用这个方法:1.找到孩子喜欢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露营,游泳。这里父母要注意,确保父母和孩子做的是放松的运动。2.如今的父母必须更努力才能创造出体能活动的有利环境。现代社会的产物,像是汽车、电梯、手扶梯,尤其是“盯着屏幕的时间”,让我们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无论如何,要创造出一种注重规律户外和室内活动的生活方式并非不可能,特别是对一有机会就想跑来跑去的小朋友。让全家一起完成简单的任务,比如园艺和家务。养一只活泼的宠物,例如狗,它将强迫你到户外。培养一些户外兴趣爱好,像是徒步、骑自行车、游泳、露营,任何能让你乐在其中的活动。在今日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限制屏幕时间。3.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活动、运动和伸展筋骨。如果你不照顾自己的身体,孩子很有可能也不会这么做。能活动就尽量活动,简单的即可。运动不一定要报名参加各种课程或去健身房,当然如果这么做可以让你减轻压力,有何不可!不过,在人类历史上(直到最近),从活跃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达到该有的运动量。连我们父母那一代都比我们活跃,不需要特别排出时间运动,因为平常会走很多路。比如能走路就尽量不开车,多走楼梯,告诉孩子坐一天有多累。4.引导孩子迈向成功。鼓励他们活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以非批判的态度、善意和同理心解释为什么你希望他们这么做,以及活动的好处和不活动的坏处。比如跟孩子讲,活动会让你的思维跟灵活等等。你要做到坚定、充满爱和言行一致。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去激励孩子,在书中也有一套激励孩子的办法:
片段:
动机性访谈的四大基本原则改编而来的。动机性访谈由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教授和卡迪夫大学(University of Cardiff)的史蒂夫·罗尼克(Steve Rollnick)教授共同提出的,经证明可以提升动机。如果你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所有的沟通也会变的跟有效也更容易。步骤一:杀死老虎 如果老虎在你心中咆哮,先做几个适当的深呼吸,确定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步骤二:发挥同理心 表达出你了解你的孩子并跟他站在同一边。步骤三:认清孩子的目标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认清他的目标(而不是关注你自己的目标)。步骤四:加油鼓劲 表达出你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
沟通一直是亲子关系的老大难。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去激励孩子,在书中也有一套激励孩子的办法:
片段:
动机性访谈的四大基本原则改编而来的。动机性访谈由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教授和卡迪夫大学(University of Cardiff)的史蒂夫·罗尼克(Steve Rollnick)教授共同提出的,经证明可以提升动机。如果你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所有的沟通也会变的跟有效也更容易。步骤一:杀死老虎 如果老虎在你心中咆哮,先做几个适当的深呼吸,确定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步骤二:发挥同理心 表达出你了解你的孩子并跟他站在同一边。步骤三:认清孩子的目标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认清他的目标(而不是关注你自己的目标)。步骤四:加油鼓劲 表达出你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沟通一直是亲子关系的老大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书里也给了答案:片段:这四个步骤的海豚秘诀是激励沟通的精髓。它们是孩子自我激励能力的补充,但不会妨碍孩子自我激励能力的发展。这四个步骤是从动机性访谈的四大基本原则改编而来的。动机性访谈由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比尔·米勒(Bill Miller)教授和卡迪夫大学(University of Cardiff)的史蒂夫·罗尼克(Steve Rollnick)教授共同提出的,经证明可以提升动机。如果你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所有沟通都会变得更有效也更容易。
步骤一:杀死老虎 如果老虎在你心中咆哮,先做几个适当的深呼吸,确定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步骤二:发挥同理心 表达出你了解你的孩子并跟他站在同一边。步骤三:认清孩子的目标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认清他的目标(而不是关注你自己的目标)。步骤四:加油鼓劲 表达出你相信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
这四个步骤是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
步骤一:杀死老虎。1.你自己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在情绪稳定的情况。2.觉察对抗看对方是不是已经开始对抗了。3.觉察自己“想赢”的感觉,我是对你好,我为了你。。。这些情绪,先放下。如果这些“老虎”的障碍还在,往往这个时候的结果就是,你们吵起来。后面什么都不要说了,没有用了。步骤二.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理心就是我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的。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每个人都渴望无条件的被接纳和被爱,而父母要做出来这个样子。不要去评判,不要去同情。步骤三:确定这个目标是孩子的目标,不是你的。是孩子渴望达成的目标。步骤四:加油就好了。
举例来说:
当孩子学习了一天回家来,但是,他并不想写作业。步骤一:(杀死老虎)放下自己脑中的想象,如果不写作业,成绩就会不好,成绩不好就不会有好工作,然后这辈子就完了……等等等等。步骤二:(发挥同理心)我小时候也很讨厌做功课,枯燥的练习让我很疲惫。步骤三:(认清目标)单你一定不想明天早上到学校,别人都交了作业而你却因为作业没写被罚站或者被牺牲课间时间去补作业吧?步骤四:(加油鼓劲)我知道你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我的支持,你可以随时找我。
比如孩子不想去练琴:
1.(杀死老虎)平心静气跟孩子沟通。亲爱的宝贝,我们聊聊吧
2.(发挥同理心)我知道你已经很累了,而这首曲子你练习了很久没有进展。你觉得很沮丧?
3.(认清目标)但是,不练习的话,你就无法准备接下来的比赛,我记得你的目标是要做一个钢琴家哦。
4.(加油鼓劲)妈妈相信你,休息一会儿之后,肯定能打起精神再试一次。
相信你使用以上的方法也能培养出一个高CQ的孩子,这个孩子是充满创意的,有批判性思考的,会沟通和合作的高情商海豚宝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