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节是是一个舶来节日,在母亲节到来的今天,看着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母亲节祝福,仍然感受到人们对母亲发自内心的浓浓祝福与爱意。
自古以来,孝道便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而万千诗词中,有大量的篇幅写到母亲。寄托了对母亲最深沉的爱。
天命之年的孟郊,终于结束了他穷困潦倒、居无定所的生活。他第一时间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希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看到母亲终于得以颐养天年,想起自己少年离家,临行前母亲为自己缝衣服的场景。母亲依依不舍,儿子还没出门便在盼望孩子他日早归。想到自己幼年丧父,全凭母亲一手拉扯长大,让自己得以成才,可是自己在年纪迈入五十岁的时候,才能为母亲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是迟来的报答,但是这样的报答,怎么足以报答母亲一辈子呕心沥血的无私付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纵然人生再多取舍。为了子女成人成才,便生生地将自己的爱好、奢望放在一旁,穷尽自己的心力,一味地为子女忘我付出。这样的取舍,只有在父母亲身上才能看到。为人子女,对父母的亏欠总是太多。
清代诗人黄景仁也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波少有归家,即便回家,也不过小聚几日便要离家远行。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诗人想到自己即将要启程,又要与老母离别,此时的母亲已经年迈,一眼望过去,母亲白发散乱,干枯的双眼流着依依不舍的泪水,诗人想到自己为了生活,不仅无法让年迈的母亲安享天伦,还要将她独自留在了这风雪中的柴门前。顿时心如刀绞,无比内疚,自叹“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这是为人子女的深深愧疚之情。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别老母》黄景仁
“此时有子不如无”,相信这是每一位游子离家时的感叹。自从工作以来,每次回家与父母相聚都是短短几日便要离开,年轻时不觉得,但是现在父母已渐渐年迈,每次离开的时候,想到他们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却不能在身旁伺候,心里总是处于深深地不安和内疚之中,何其惭愧!
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母亲,都不约而同对自己孩子使用这些语言:“穿好别冻着自己、吃饱别饿着自己、工作别太辛苦不要累坏自己、在外面注意安全、不要太担心我们。”所以佛家说:母亲是红尘最大的菩萨!她是我们每个人专属、忘记自己眼里只有你的那尊菩萨!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普天下最幸福的人,莫过于父母亲都健在,愿父母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
愿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寿。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