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对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记忆,思维,想象,技能,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如日常修理,家用杂具,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做习题,科研人员实验设计,公务员处理政务。总之,问题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有问题就要求人们去解决。
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分析很早就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实质,解决问题的阶段以及促进解决问题的条件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和理论的依据。
桑代克是最早研究解决问题的心理学家,他把饥饿的猫关在迷笼中,猫借助抓箱中放置的神圈或推动圈中的杠杆。亦或转动箱中的按钮逃跑。
桑代克观察了猫在乡中做些什么并记录下来,在连续的试验中,他们逃出迷箱所用的时间。通过实验,桑代克认为猫学会了从迷笼中逃出而得到食物,是经过“尝试错误”而实现的。
问题的解决程序的研究是依据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所设计的实验研究研究者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三种状态。分为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好像是走迷宫一样。问题解决需要寻找恰当的道路,最后走出去到达目的地。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
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划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首先是发现问题。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在事物发展中,问题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是只有发现问题的存在,才能引起人的积极思维活动去解决问题。
其次是明确问题,发现问题以后还要明确问题,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使思维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还需要提出假设,问题明确了,不等于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的碰运气,必须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假设。也就是要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推测问题的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和方法。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题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假设不是胡猜,而是经过周密的逻辑分析后未打开问题的大门提供的钥匙。要是可能是一把也可能是几把,这样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最后是检验假设,检测假设是将解决问题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如果实施成功,问题得以解决。就证明了假设或方案是正确的,如果失败了,问题没有解决,就证明假设或方案是不可行的,善于将方案实施的结果与解题的要求加以对照,肯定正确的结果。否定并改正错误的结果,对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述四个阶段的问题解决是有重叠性的。他们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接一个的线性进行,在复杂问题解决时,往往是循环往复,相互重叠的。在简单问题解决中,往往过程短,难以区分各阶段的界限。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心理机能。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况简单明显,问题就容易解决,复杂隐匿,有碍于问题解决。
3. 定势作用。
定势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方式在问题稍有变化时可能起障碍作用。
4.功能固着
某种物体经常以某种方式使用,其功能就被固定在那种物体上。这种赋予某一物体的功能,影响着灵活的运用该物体去解决问题。
5. 知识技能的迁移
利用正迁移规律避免干扰。
6. 拓宽思路
知识面窄,影响思路顺畅,发挥多指向,多起点,多维度的思维品质。
7.个性因素的影响
勤奋的影响,自信心的影响,责任心的影响,独立性的影响,竞争心的影响,能力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