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作者: 诗酒尚趁年华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09:44 被阅读93次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相信5月份,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属于母亲的节日,也会过一次这样的节日,这个节日从国外传入中国,却往往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想起去过这个节日。因为在以前我们念念不忘的总是自己的生日,哪里会想到父母的生日,有这样一个节日也挺好的,忘了父母的生日,可以过一个大众的节日。不知何时起,我们一夜长大,会为了母亲过起了节日。

            都说我们与母亲的关系最为亲密,过年回家,第一句,“妈,我回来了”,进门第一句“妈,我饿了”,看到父亲,却是“爸,我妈呢”。虽然是段子,却也是现实,也反映了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大概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也就给了我们与父亲,母亲的不同关系。

            在小时候,最想过的节日是过年,再者就是自己的生日。因为生日,可以得到玩具或者是蛋糕,在那个物质还不是异常丰富的时候,一个星期吃顿肉都是一种奢侈。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候的物价,一斤猪肉大概7-8元的样子,再看看现在一斤猪肉大概16-7,8的样子。那时候的我们寻常百姓家,少见顿顿鱼肉,唯一喜欢的就是过年和生日,有点鱼肉吃。

            可是我们不曾知道,我们只记得自己的生日,却不知生日哪天,正是母亲的受难日。也许是在初中,接触到生物学,知道了母亲那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痛苦,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是承受多大的劳苦啊,此中痛苦更是不为外人道的。

          记得2-3月间,我们的习大大牵母亲的手,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微博,新闻,微信,朋友圈都刷屏一般。可是我们感恩父母,为什么要等到那一天呢?为什么不是一生感恩呢?

            人类的传承,大多都是言传身教,因为父母如何,子女亦如何,也就有了一脉相承的感受。在牵妈妈的手的活动中,我好像也参与了进来,因为母亲不在身边,就用笔写下了一段话,好像是这样“读书十余载,父母亦辛劳十余载,却从没有听见我的一句感谢,仅仅二字,却无法说出,只寄托这个活动,用笔留下感恩的句子,时常想起,不在于说,而付诸行动。”

            我的母亲,一生是传奇,称之为传奇,不是造福万民的丰功伟绩,而是面对生活的不易,却可以咬牙过去。

            相信父母亲那辈的年代,都是文革的产物,那个大集体的生活,一家老小,人口众多,大人辛苦赚取工分,孩子们就是大的照顾小的,一个月固定的口粮,一天到晚的稀饭,因为贫穷,读书的也就更为奢侈,因为人多,读书异常奢侈,因为思想,女儿读书更是奢侈。

            那时候读书的地方,是一个集中的地方,不像现在遍地学校,那个时候,读个书要跑的几十里外的地方,破旧的瓦房,几张木板扛起来的桌子。因为离得远,天刚亮就呼朋喊伴,乘着月色去学校,又因为家远,提前放学,一天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在山间树林里穿梭,读书学习的也就只有半天。

            我一直明白,为什么父母说,只要我想读书,就会供我读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读书少的痛苦,那个时代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更希望后辈可以读书。

            母亲的一生是痛苦的,因为外公,外婆的去世,再者就是父亲的离世,更是给母亲撕心裂肺的摧残。这也就是我无论如何,都会在清明节回家的原因。

          可能外公,外婆的离世,是千帆过尽的必然,那么父亲的意外的离世,给我母亲绝对是一个晴空霹雳,也给了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打击。因为母亲的咬牙坚持,我没有结束学业,而是继续读书,虽然学校不好,但也会努力,哪怕是为了母亲,或者说是告慰父亲。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真的,突然发现,母亲的伟大,不是三言两语,几百文字能描述的,中国母亲之伟大,胜过于亚洲。趁着母亲节,趁着父母在世,多感谢感谢他们,多陪伴陪伴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d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