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什么是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理性人
理性人假设问题思考:
第一,理性人是自私自利的人吗?
第二,理性人是善于进行逻辑分析、精密计算的人吗?
第三,在给定约束下,能做出最大化自己目标的选择的人就是理性人吗?
第四,理性人是不会冲动的人吗?
第五,理性人是行为前后一致的人吗?
什么是经济学所讨论的理性人定义?这个定义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广一些。
人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行为模式,就可以被叫做理性人:
完备性,也就是,如果有两件东西,A和B,你要么觉得a比B好,要么觉得B比a好,要么你觉得a和B没有差异,总之你要能够对两者进行排序。
传递性,也就是如果有三件东西,你觉得a比B好,B比C好,那么一定你会觉得a比C好,那么这是保证了你选择的内在一致,不会朝三暮四。
这两个性质合起来,实际上说的是人的决策必须是内在一致的,那么不管你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不管你是在美国文化长大还是中国文化长大,也不管你是喜欢这样还是不喜欢那样,只要你自己的决策是内在一致,一致的自洽的,这就是一个理性人。
说极端一点,即便有些人的行为,背离社会的这个大众的认知,我们认为是离经叛道到可以到疯人院了,他仍然只要是一致的,我们就认为他是一个理性的行为,那么这样的假设实际上是保证了人们的决策可以被数学化,可以被效用化,这就造就了整个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基石,也就是所谓的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衡量人们对一系列商品和服务的偏好。 效用代表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感。 经济学家追踪消费者的选择,以确定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的效用,并为该效用分配一个数值。
1.2.2 什么叫做非理性行为
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上文所说的一致性的这个追求是广义的假设,而经济学,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在实际建立人们的行为分析的时候,采用了一些狭义的假设,也就是下图左边的狭义假设,对应的右边的是非理性行为。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会认为人们只在乎自己的绝对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钱越多,你实际上幸福感应该是越多的。而行为经济学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行为数据表明,可能很多时候你会把你的状态和一个参照点去比较,这个参照点可能是你过去的状态,可能是你期望值,也可能是你的同学或其他社会性的比较,有这个参照点的比较,我们会看到人会有损失和得到,并且会产生损失厌恶的倾向。
第二,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人的跨期选择是一致的,也就是计划和执行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说新年我决定今年一定要减肥十斤,那最后我就一定能够去健身房不断的锻炼,达到这个目的。而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人的计划和实行往往是不一致的,因为人更注重当下的享乐,这样的倾向因此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自我控制问题,过度消费问题,甚至拖沓问题。
第三,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因此即便他有捐款行为,也是出于避税或者是博取一个好的社会名声的考虑。但是行为经济学认为人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他不但会关心别人,也会在别人对你好的时候,有互惠的行为。他还可以信任别人,也会产生愧疚、报复以及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行为,都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
第四,涉及到概率判断。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完全能够准确判断概率的,人一定会遵从一个叫做贝叶斯法则的统计学的概念来进行概率判断。大部分人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严格按照理性的概率推断来进行的,因此他们会产生包括但是不局限于像赌徒谬误、热手谬误和过度自信等等各种各样的概率判断出现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