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承南北朝丧乱,民间杂税亦未有增加,这便是隋文帝治世的英明所在,所以那时国之富,少可比拟。但隋文帝用人失之于严酷与猜忌,又假偏信皇后独孤氏,立炀帝,使隋朝不免于二世而亡。
南北朝时期暴君颇多,与异族得势有关,此风到隋唐仍存在。
隋炀帝即位后,即开运河,治驰道,皆因纵欲而非利民。又役使于民所以民受其害。对于异族,他动于侈心,招至西域诸胡笑话,又引诱西突厥献地数千里。设四郡(西海,河源,鄯善和且末),谪罪人戍之,需内地运输物品。第一次北伐,高句丽大败。615年被突厥始毕可汗困于雁门。此时天下大乱,炀帝于618年被宇文化及弑杀。
隋末,多地举兵造反。唐高祖李渊于617年,起兵先取长安,再平河西,陇右,又打败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灭了梁朝之后萧铣,渐次平定了其他割据势力。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玄武门之变,解决了高祖晚年的结党互争之势。高祖传位于唐太宗李世民,他武功,文治皆有可观,在位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高宗即位,初时仍沿用太宗那一套治世,永徽之治媲美贞观。中年后,委政武后,唐朝自此衰颓。690年武后废睿宗,自称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大杀唐宗室,滥绝爵禄,虽有才但无意于为治,无瑕防范外敌。此后虽然中宗复位,但任由皇后韦氏与武之思等人结党,武氏势力复盛,政治的浊乱更有胜于武后之明。712年,除去太平公主后,玄宗即位,任用贤臣,国威再振,从贞观到开元,经过武韦之乱,又有了开元的中兴,此谓唐之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丁令,今曰之回族,异译称敕勒,亦作铁勒,中国人称为高车。
对于突厥,声势渐盛,隋文帝用外交手腕,致使突厥分为东西。东方的突利可汗,隋授启民可汗。隋末大乱之时,突厥复盛,北方群雄成臣奉贡。太宗用离间手段,加之北边诸部多叛,又连遭荒歉,630年摛获大可汗颉利。突厥或走西域或降薛延陀(644年被太宗所灭)。随后,突厥遗众多有反叛,但都不成大患。657年,高宗灭了西突厥,设都督府州,西至波斯。
葱岭以东,汉时十六国之地,兴亡已不可考。
印度阿利安人的一支入藏,居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吐蕃王室之祖,至唐时强。太宗时,以文成公主和亲。高宗武后,都与吐蕃有过战争,以四镇之地,才使吐蕃受牵制。
印度与中国虽然有宗教和商业上的关系,但少有国交上的关系,唐时有玄奘出使印度求取佛法。
东北一带,有高句丽,靺鞨,在此地的国威与辽东西的充实是否有关。高宗时,因内乱才将百济和高句丽灭掉,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此时的疆域才恢复两汉之旧。
武后时,契丹反判。靺鞨大酋长大祚荣自立为国,唐朝对东北的威望尽失,但新罗,渤海恭顺,文化也仿制中国。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隋唐时,国力盛,交通也很发达。
中国与欧洲虽然为陆路衔接,但交通确是由海道而来。在唐武后之时,中国的商权独步亚洲。
作者对《南史·四夷传》的考据,可知当时中国已经与西半球有交通了。法显《佛国记》足证中国人曾至西半球南美洲的耶科施尔,对其日程的计算可知,其较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一千多年。
唐中叶后,阿剌伯海运既兴,中国沿海如安南,广州,江苏,福建等地都有外国商船往来(据《国史补》记载)。
陆路交通方面也很发达。从河西用西域金银钱便可知对西域贸易之盛。隋时通西域的路有三:北道出伊吾,过铁勒,突厥之地而至佛菻。中道出葱岭,经昭武九姓诸国而至波斯。南道渡葱岭至北印度。《唐书·地理志》记载有七条重要的交通:陆路:第一营州人安东道,第三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第四中受降城人回鹘道,第六安南通天竺道,第五自安南人西域道。海运:第二自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至鸭绿江口,第七广州通海之道。
陆路修建不易,所以较海运晚兴。虽然唐时,国运遐畅,也颇费经营,但陆路往来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