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唐中期后,制度有所改变。
魏晋无宰相,设尚书,中书和门下。隋改中书为内史。唐初,三省长官为宰相,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御史台渐受辞讼侵之司法的权限。唐朝学士,从文学侍从之官道翰中,隋唐州郡并为一级,唐在其上设“监司之官,中期后,节度握权,尽失其职。
隋设国子监,唐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都属于国子监。
选举制度方面,隋炀帝设进士科,其制不详。唐设科多,常见的有明经、进士两科。设置方面可多少避免州县长官的操控,唐朝还有制科,令臣下举荐非常之才。
兵制,隋唐沿用两周。唐朝的府兵制尤为详备,有兵农合一之意。高宗武后之后,代之募兵,谓之骑,设节度使,兵多强而内地守备空虚,酿成安史之乱。
隋唐法律,也是沿袭前朝。刑罚种类更进一步,去笞独用髡,减死罪一等。唐仿照《周礼》编撰《六典》,俨然一部完备的行政法典。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隋唐佛学发达,亦出了儒家的辟佛(创说者为韩愈)。
唐之后,作史是”集众篡修“。唐史还有可特别记述的:第一专讲典章经制的,如杜佑的《通典》,第二,注意于史法的增多,有刘知几的《史通》。
隋唐散文和韵文都有很大变化。齐梁之后,文字方面可有三条改革之路:一:废文言,专用白话,第二用古文之不浮靡为法,第三用古文作文的义法来运用今人的语言。至第三条路文学改革方告成功,中国文字便分为骈散两途,此等文体被称为散文或古文。
隋唐音乐音乐分为三种,第一雅乐(古乐)士,用于朝庙典礼,第二,清乐,来源于汉乐府和长江流域的歌词,仍然可以歌唱,只有绝句,唐诗分为初、盛、中、晚之分。唐初浑融,盛唐博大,中唐清俊,晚唐稍流于纤巧,各有特色。
唐人书法承两晋,南北朝之流。画学上颇有开创。唐时王维和李思训被称为南北两派之祖。南派神韵高超,北派勾勒深显,又有擅长人物的(吴道子)和善于雕像的(杨惠之)。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佛教初输入,大约为小乘佛教。401年鸠摩罗什入长安,大乘经论才流传。
佛教典籍中,佛说为经,所定戒条为律,菩萨所说为论。佛教也分派别,谓之宗,各有所主的经、论。自晋到唐,有华严、法相,天台三宗最出名。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谓之教外别传。
佛教突出的是大乘的发达。唐中叶,婆罗门教复兴,天台宗是我国独创,是我国民族文化融采他国文化的能力见证。
此外,外国宗教的输入还有几种:
一:祅教(火教,胡天),波斯的国教,苏鲁支所创,立善恶二元,崇拜火和太阳。
第二,摩尼教(原出火教,巴比伦人摩尼所创),安史之乱后,回紇人得势,摩尼教传入江淮,被武宗灭佛时所禁。至南宋时,未绝,称为”明教“。
第三:景教,基督教中乃司脱利安一派,638年波斯阿罗本携经典来长安。
第四:伊思兰教(回教),唐中末期,海道,在广州或扬州或泉州,不尽足据。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东方,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可说是我国文化的分支,后经半岛传入日本的有文字,蚕织,以及其他一些政治的改革之法。
南方,文化经后印度半岛传入南洋一带,如澜沧江下流的扶南的衣着,马来半岛的盘盘,投和的设官的制度。
西南方及西方,对我国禆益最大的当属印度字母之法及寺塔等建筑皆随佛教传入。文化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音乐。随分雅俗二部,俗部又分九部,清乐和文康为中国旧乐。高丽之乐来自东方,余皆出西域。
唐太宗时有十部高昌乐,百戏等皆有西域的成份。西域输入的琉璃一物影响最大,但随后制造之法失传。将采取之法用于陶器而使瓷器大放光彩。蚕织影响西方甚广。550年,波斯人携蚕种于旧君士坦丁。
北方似乎生活程度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影响,如服饰方面的变化。隋唐之后,袴褶之服(胡服影响)以及靴的出现,坐多据床,也与以前的床榻不同。我国影响北方的则指不胜屈,如去腥膻之习,袭上国之法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