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47abe44b4787e970.jpg)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生病,人又不是神仙,得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得了病怎样调养,这是关键。
人一旦生病,家人和朋友就会一再叮嘱要注意休息,安心养病。一般认为通过安心静养可以有利于疾病恢复。
虽说这是一句宽慰的话,但“安心”二字,里面却大有文章。
安心,即是静心,心无旁骛,让内心保持一种无欲无求的恬淡状态。
内心若是平静了,则外界的变化自然不能侵扰,病情也会很快得到恢复。
《黄帝内经》中说:“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我们常说,五脏六腑都是情绪器官,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不同器官,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悲伤肺。
就是说,心神具有支配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若心神不安,将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
同时也说明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一种表现。所以,养病重在养心,养心即养神也!
其实,早在一千年前,我们的大文豪东坡先生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也就是说,心安本身就是一味药,如果心安了,有时候可能就不必再开药方了。
就如中医所言,心为病之本,心安则脏腑皆安,若心不安,其疗效必差。
熙宁六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排挤,于是便自请外放,来到杭州,担任通判。
这年夏天,苏轼有恙,一日,苏轼见天气稍好,便有了游览的兴致,于是来到了祖塔院。
此时苏轼还在病中,但丝毫不影响他游览的兴致。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他看到村路上的田园景色甚美,紫李黄瓜飘来阵阵芳香。
而诗人脱了官服,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
他在寺内闭门靠枕,就入了梦乡。因为睡得香,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
一觉醒来,苏轼顿觉神清气爽,想来,平日里忙忙碌碌,因病得到闲暇未必是一件坏事。
现在看来,安心才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啊!
就如佛家的理念,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
病从心来,定要心解。故治病先疗心。心安静了,平和了,病才能慢慢好转。
心不安,则寝食不安,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这句话,不仅就疗疾养身而言,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的一种体悟。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悲惨,一次比一次深陷绝境。
但,他始终能保持一种达观的态度,处变不惊,随遇而安。
他在逆境中生存,在苦难中快乐,在炼狱中涅槃,而其中的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心安。
在杭州,他说“安心是药更无方”,在黄州,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惠州,他说“不辞长作领南人”,在儋州,他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无论在哪,无论如何,他都能做到心安。
恰如他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叫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有此人生态度,何惧人生的风风雨雨。
安心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对此,我深信不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da996a61cab3f27.jpg)
《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北宋 · 苏轼
赏析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所写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与乌纱白葛道衣装束的诗人,搭配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画。
而野寺的幽静清凉正宜于病中的诗人休息,于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了因病得闲的妙处,并借佛祖故事表明,此心安处是医治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
末二句归结到和僧侣自然而亲切的关系,以见诗人自己已经“近道”的内心境界。全诗写景有味,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委运任化、安闲自适的心境。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首联的意思是,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
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诗人的服饰。
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
《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
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颔联的意思是,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倚枕头睡在有窗槛的小室午梦正长。
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
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
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b5f1af94ceab9f80.jpg)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颈联的意思是,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诗人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
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
有了病,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尾联的意思是,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束。
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心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
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2608aa58c1478d2d.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