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社会热点@产品
那些年,蹭区块链热点的手机厂商们

那些年,蹭区块链热点的手机厂商们

作者: 产品蔡老板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6:33 被阅读145次

3月20日,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回归联想中国区之后首次携新推出的手机亮相。此次联想推出的三款新的手机:联想S5、联想K5和K5 Play。其中仅有联想S5比较具有话题性,因为这是联想的第一款区块链手机。

除了区块链概念以外,联想S5的硬件和软件均属于极其普通的水平:5.7英寸全面屏,后置搭载双13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100级AI美颜美肤相机;高通骁龙625平台,搭配最高4GB的运行内存和128 GB闪存的存储组合;以及经过算法优化的续航时间。根据常程的介绍,联想S5手机中的Z空间支付区域系统底层搭载了“区块链”技术。而这款区块链手机具体运用了什么的技术,这块区块链手机究竟能做什么,常程却只字未提。

该发布会后,微博上关于该区块链手机的批评声纷至沓来,网友竞相吐槽:

微博上的一个投票调查所示,68.1%的调查用户认为联想的这波区块链手机是强蹭热点炒作,不看好此次联想发布的区块链手机能走多远。

根据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区块链技术首次运用于比特币,比特币火了之后,随着徐小平,朱啸虎等投资界大佬的吹捧,一度成为2018年的互联网风口,国内各家企业趋之若鹜。但是实际上能说清楚区块链是啥,怎么运用却没有几人。坊间曾有段子:一个区块链群里,大家都在谈互联网历史,区块链哲学时候,有人开始讨论区块链技术时候,大家把他踢了出去。

此次联想的第一款区块链手机,只字未谈区块链技术方案以及应用场景,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在蹭区块链热点。无独有偶,国内已有手机厂商早已开始在区块链开始宏(ceng)伟(xia)布(re)局(dian)。

2018年1月16日,糖果手机推出糖果「创世版」区块链手机,主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用于“糖果积分”计划,挖矿的机制不需要挂载全节点即可挖矿,定期获得糖果积分。说白了就是一套积分分发体系,其本身无法与比特币挂钩,也无法实现交易,并没有多高的流通价值,本质上只是披上了“挖矿”的外衣罢了。

2018年3月13日,长虹推出区块链手机 R8 麒麟,这是长虹通信专为 Unicorn 开发的区块链手机,基于 POW 共识算法、设备指纹技术、LBS 位置服务,让用户以更低门槛参与到区块链当中,使移动信任网络拥有更多更分散的节点,为移动生态链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但是,该款手机挖的是Unicorn项目的代币UIC币,并未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很难估计当前的价值,而所提及的公有链Unicorn为长虹区块链手机提供技术支持,在美国证监会网站并无涉及,在Google中也查询不到相关资料。

更何况,强如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这些手机巨头都未有尝试区块链手机消息的发布,难道其研发实力以及战略眼光不如糖果,长虹,联想之辈?因此,从以上来看,所谓区块链手机其实只是在蹭热点罢了,在区块链模式的应用和创新上,从目前的节奏来看,手机厂商们并无划时代意义的进展。

笔者作为区块链研究的爱好者之一,时刻关注着区块链生态的动向,对区块链手机也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在此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大致分享笔者的一些想法。

1.对于个人来说,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个人移动互联网账户系统,这相当于用户在线上线下所有行为的智能通行证。通过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和智能合约,实现金融交易,个人信息,私人记录,用户行为等领域的存储,通信和计算,可以提升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的流通效率。比如,再也不会出现“请证明你妈是你妈”这种荒唐事了,而私链上的个人隐私信息没有自己的秘钥验证是无法被他人获取,即使被强制破解也是不完整信息,极大的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强度。

2.对于手机生产链来说,其每个产业链模块就记录在去中心化的每个节点上,不可篡改,对产业链优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机故障追踪,二手机回收和再使用等等领域大有裨益。

3.对于整个社会生态来说,通过machine to machine互动,物联网链接,多维度链链互动,可以提整个社会生态的运行效率。比如保证个人征信系统真实性以及信誉系统的搭建,让不法行为无所遁形。再举个例子,手机作为个人智能终端,和智慧城市相关数据库做交互,实现出行线路的智能规划,同时政府也能通过每个人的区块链手机,进行交通资源的规划,减少线路拥堵以及高效资源利用。

当然这一切现在谈还为时尚早,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的前提是多维度数据的线上化,可以说大数据发展相当成熟以后我们再谈区块链也为时不晚。在此之前,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克制,毕竟非理性繁荣带来的只有对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的连累,而无辜群众最终要为其买单。

大城小胖,互联网金融高级产品经理,品途商业评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观察者网专栏作家,虎嗅认证作者,坚持从商业,人性,数据三维一体审视互联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蹭区块链热点的手机厂商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h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