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王夫人”的境界
收藏很多文档,音频,视频并分门别类,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第二阶段:”王语嫣“的境界
知道要联系经验,要加工梳理,要在应用中学习,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个阶段:“张三丰”的境界
通过输出来升级表达,成为专家,变现知识,同时增长我智慧,解决复杂问题,促进他人成长。
A1 联系经验:目前自己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中间,去年看了一年的文章和书籍,但真正结合自身经验,应用到生活工作的时候很少,虽然看到很多大咖都建议一定要带着问题学习,追求问题本质,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但也就是“看看激动,事后不动”。直到最近加入拆书营,跟着老师们学习拆书法,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所以18年就是要达到“王语嫣”的境界,看过学过的信息里,只提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要加工梳理,在实践中追问反思,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A2 规划应用:我打算在(投资理财)领域,在(6个)月内,做到知识管理第(二)个阶段。
成果:(读完十本相关书籍,梳理出我的知识体系,能写出系列文章,开小白理财知识星球)
知识体系不是书籍作者的体系
(学院式学习)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者,搭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是在空页写下个人索引,在加工出全书的结构笔记,梳理整体框架,列出大纲和前后篇章顺序。
(成人式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思考:在一个领域如果是一个完全的小白,那可以先找几本经典的书,梳理书中的知识框架,为自己打造地基。自己阅读的多了之后,就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房子是什么样,那么可以有所选择,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构建自己的体系。
搭建知识体系的三种思路
第一种:从问题出发。
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去追问反思,去咨询请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前因后果,在追问中规划行动目标和具体做法。
第二种:从点到网。
针对同事的经验之谈,部门总结的实战技巧,网上看到的短文,名言警句等,进行分析和整理,写出一些便签,日积月累,自然会有严丝合缝的对接信息。
碎片化学习本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大部分人的碎片无法拼接。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
第三种:从网到点。
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便签填充到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填充进去。
这三种思路对应了成人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追问和反思经验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想在一个新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可以先从网到点学习: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也就是树干,主干。然后从点到网+从问题出发,在框架中填充知识,信息,经验等,也就是枝干,树叶。
网友评论